衡水推出九大类研学主题产品、93个研学旅游场景、420余节各类研学课程
寓教于游,打造“行走的课堂”
□本报记者 焦 磊
在衡水湖皮划艇训练基地,划桨破浪,感受水上运动的激情;在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体验文物发掘与保护的奥妙;在河北衡水中学,现场观摩特色育人成果;走进衡水航空运动小镇,感受飞上蓝天的快乐;来到衡水老白干研学基地,感受非遗酿造技艺与工业研学的融合魅力……
风起文旅,遇见衡水。前不久,第三届河北省研学旅游大会暨第八届衡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衡水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专家学者以及研学机构、文旅企业等方面的代表450余人齐聚湖城,一起领略衡水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之美。
“研学+文旅”融合发展,让这座具备历史厚度、文化深度与自然广度的城市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行走的课堂”。据统计,2024年,衡水市接待研学游客122万人次,同比增长5.2%。
“沉浸式”研学
让学生拓视野长知识
10月2日,武强年画博物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墨香,来自武强艺安舞蹈培训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年画研学之旅。
“武强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宋元时期……”在讲解员带领下,学生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武强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随后,大家现场体验起了年画拓印(俗称“套色”)技艺,大家拿起拓印工具,轻轻地蘸取墨色,在年画纸上涂抹开来,一张充满童趣的《六子游戏图》完成。
在衡水湖畔的孙敬学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研学游同样受到学生青睐。读蒙经、学国礼、看表演……孩子们在一招一式间,把尊师孝亲、知礼明仪的传统美德悄然根植于心。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各类特色研学基地研学热潮涌动。到衡水湖感受湿地之美、到武强年画博物馆体验年画拓印技艺、到桃城区沁园家风馆接受一场家风文化洗礼、去冀州区稻蟹共生基地体验抓蟹与钓蟹乐趣……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利用假期走出校园,在沉浸式研学实践中开启了一段跨越自然、人文与科技的难忘旅程。
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李丽表示,研学活动不仅打开了当地文旅的一扇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走出课堂,有机会亲身体验课本之外的知识和乐趣,去感受自然的厚重,领悟文化的魅力。
课程基地双驱动
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研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系统化的支撑。近年来,衡水市立足基础教育、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建立“基地建设、导师培训、课程研发”一体化研学旅游推进机制,构建从课程研发、基地建设、导师培训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研学之都。
基地建设上,衡水市围绕“研学+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推出以衡水湖为代表的生态研学、闾里古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研学、台城红色景区为代表的红色研学、以大运河历史街区为代表的大运河研学游等九大类研学主题产品,并在全市研学旅游基地将开展“课程体系优化”“优秀导师培养”“品牌塑造”“服务功能升级”四大行动,让研学旅行品牌“有深度、有温度、有精度”。
课程研发是研学的核心竞争力。衡水深挖地域文化资源,开发高质量课程,推出精品研学线路20条,研学主题覆盖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生态科普、工业体验与实践劳动等多个领域。严格研学导师准入机制,创新导师培养模式,2024年,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研学旅游方向)专业,为研学导师队伍注入高校培养的新生力量。
线路整合让研学资源“串珠成链”。在第三届河北省研学旅游大会上,衡水市将36个重点研学旅游资源单位串联,推出93个研学旅游场景,420余节各类研学课程,形成覆盖传统文化、生态科普、工业体验等多主题的产品体系,进一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需求,让研学之旅既有“点”的深度,又有“线”的广度,展现了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
内外循环齐发力
打响研学旅游品牌
衡水研学旅游活力四射,既源于内部资源的高效整合,也来自外部市场的深度联动。内外循环齐发力,让这座城市正从区域研学目的地向全国知名研学之都迈进。
在“内循环”打造上,衡水先后印发《关于推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衡水市推进中小学生开展市域内研学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中小学生在市域内开展跨县域研学活动,推出“一县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线路,如冀州的古城研学、武强的年画研学等。同时,创新制定课余时间自主研学学分认定办法,将学校研学活动开展情况纳入中小学督导重点内容,让研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在“外循环”拓展上,衡水聚焦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市场,通过举办研学旅游专场推广、全媒体宣传、场景营销等方式吸引外地游客。在第三届河北省研学旅游大会期间,百名女企业家“访名企、进名校”衡水研学行等活动启动,推动跨区域研学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与人才共育,为彰显衡水研学魅力开辟了新路径。其中,“京津冀百名校长进衡水”活动,行程覆盖教育、工业、体育、文化等多元研学场景。与会人员先后走进衡水中学、衡水老白干研学基地、衡水航空运动小镇、孙敬学堂、衡水湖皮划艇训练基地、冀州博物馆与冀州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冀州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武强县世界乐器博物馆、周窝音乐小镇、金音乐器公司等地,领略衡水人文与自然的交融之美,现场观摩特色育人成果,探讨航空科普课程,感受非遗酿造技艺与工业研学的融合魅力,通过“视听+体验”的方式,全方位感受衡水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非遗文化。
“沉浸式体验+精准化对接”的特色研学模式,让参观者深有感触。北京市财会学校校长廖爽在沉浸式体验衡水湖生态研学课程后表示,衡水的研学旅游资源融生态探索之趣、历史追溯之韵、文化传承之美于一体,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新思路。中国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会长魏巴德表示:“来到衡水,不虚此行!”
从生态湿地到非遗工坊,从航空云端到古城街巷,衡水正以更丰富的研学业态、更优质的研学服务,让研学旅游成为激活区域文旅活力、讲好衡水故事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