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井陉窑发掘报告公布,及图录编撰出版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井陉窑是河北四大名窑之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现,分布于井陉县和井陉矿区内的山间盆地中,沿甘陶河、绵河水系两岸有城关、河东坡、北横口、南秀林、南北防口等共12处窑址,总面积超120余万平方米。从隋代始烧,一直延续到民国近现代,唐末五代,宋金时期是井陉窑的盛烧时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井陉窑遗址开展过多次田野考古工作,为我们认知井陉窑面貌及其创烧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近年来,省文物局高度重视井陉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和成果转化工作,已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全面梳理井陉窑历次考古发掘资料,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考古资料整理出版和图录编撰工作,提升井陉窑对外认知度和影响力。在考古发掘报告出版方面,2022年省文物局已批复同意《井陉窑考古资料整理工作计划(2023-2026))》,拟利用四年时间系统整理井陉窑历年考古工作基础资料,三年已累计支持资金130万元。目前,井陉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已完成部分年份出土文物描述、绘图和摄影等相关基础工作。在井陉窑图录编撰方面,目前已完成近百件文物挑选,用于图录中系统展示井陉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和窑口特征,已基本完成图录文字编撰工作,预计2025年底完成初稿。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支持井陉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图录编撰出版工作,推进井陉窑考古资料整理项目(2023-2026年)实施,督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专业力量,加快发掘报告整理进度,有力推动井陉窑遗址考古成果转化和阐释,促进井陉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