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一出戏为城市文旅添彩

2025-07-30 09:38 来源:河北日报

双滦区围绕文化旅游调结构谋发展

一出戏为城市文旅添彩


□陈宝云 闫立辉

观看《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领略康熙大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和承德皇家文化的厚重;畅游鼎盛·元宝街,观非遗表演、品特色美食,在承德不夜城嗨翻天;打卡双塔山、莲花山,赏丹霞奇观……承德市双滦区正在为游客解锁更多新玩法。

近年来,双滦区以打造皇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户外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文旅产业发展理念,围绕文化旅游调结构、建城市、谋发展,实现文旅产业全区域布局、全领域发展。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从2010年的10%提高到2024年的44.2%。

一出戏催生一座园区

7月8日20时,承德市双滦区元宝山下的鼎盛文化产业园内,旌旗猎猎,马嘶长空。长期占据承德旅行必打卡榜单前三名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拉开帷幕。

“真山、真水、真人、真马,通过声光电科技加持,整台演出的故事情节简而不凡,舞台设计恢宏大气,在我看过的演出中,堪称一流。”观演结束后,天津游客鲍杰给予很高评价。

双滦因双塔山、滦河水而得名,境内有汉长城遗址、辽代古塔、清代塞外首座皇家行宫——喀喇河屯行宫等文化遗存和历史建筑,以及双塔山、元宝山、广仁岭等风景名胜,加上紧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区位优势,使其有“承德山水的精华、山庄文化的源头”之美誉。

然而,坐拥丰富文旅资源的双滦,却一度成为承德旅游版图上“灯下黑”的区域。

半城煤灰半城土。曾经的双滦,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功能缺失,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最高达85%。

2010年,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双滦区首次提出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2011年6月18日,投资2亿元重磅打造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正式与观众见面。

“演出以承德独特的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为创作基础,在元宝山最具特点的30万平方米山地区域内,由近百匹战马、五百多名演职人员共同参演,全景展现康熙王朝从风雨飘摇走向盛世文明的历史画面。”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演艺中心副总经理尹兆臣说,这台演出直击当时承德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困局,有效破解承德夜间文旅产品供给不足、夜经济消费场景单一等难题。

自2011年公演以来,《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呈现出持续火爆场面。前13个演出季共演出2300余场次,接待游客超35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7.76亿元,先后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旅游演出”“中国旅游演艺十强”。

“今年4月18日,第十四季正式开始,观众满座场次持续保持在高位,周末节假日,每晚最多要安排3场演出。与去年相比,电商渠道销售额猛增150%。”尹兆臣说,第十四季演出结束后,接待游客有望突破400万人次。

2010年以来,双滦区以《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为核心,相继打造了鼎盛·元宝街、鼎盛·梅园、哈雷摩托车俱乐部、鼎盛书画院、刘昆艺术馆等,一座规划面积达92平方公里的“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已拔地而起。

“园区距离避暑山庄仅10公里,形成一新一古、功能互补、彼此呼应的关系。近年来,我们深度谋划布局消费新场景,重点拓展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博会展、休闲体育、医疗康养等五大业态,已成为集旅游观光、特色餐饮、演艺演出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双滦区“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石红侠说。

一座园区串联全域旅游

“看完《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演出,沿宽阔的迎宾大道,开车10分钟就能到大贵口村,这里有山有水,环境幽静,价格实惠,交通便利,性价比超赞。”7月9日,大贵口村壹方庭院民宿内,北京游客刘欣对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环境赞不绝口。

壹方庭院民宿南行300米,无动力儿童乐园里,各种游乐设施让孩子们无限畅玩,尽情释放童真;蝴蝶兰大棚内,竞相绽放的花朵引来不少市民赏花、买花;上百座草莓大棚里,农民正在整地、修棚,为种植下一季草莓做准备;山谷集市里,一群大学生正在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研学游活动……

近年来,大贵口村大力培育“山谷”品牌:山谷田园实现数字监控全覆盖,为智慧农业发展打基础;山谷市集不仅瓜果众多,还新增直播基地,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引进企业盘活闲置农房打造山谷人家民宿品牌,带动市民采摘、带旺农家乐人气。

“我们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86万元。”大贵口村第一书记冯宝华说,如今的大贵口,一年四季皆可游。

大贵口村是双滦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双滦区依托“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深入挖掘文旅资源潜力,推动文旅项目串珠成链,双塔山、元宝山、莲花山等景区协同联动,鼎盛文化产业园区和偏桥子—陈栅子现代都市田园风光带两大片区共进互通,全力打造三山联动、东西互联、南北互通的大文旅发展格局。

“今年,我们谋划实施产业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49.4亿元。”双滦区区长刘凤顺说。

目前,双滦区正积极推进鼎盛·梅园改造提升、鼎盛·元宝街业态焕新,用“街区”带火“片区”,辐射“城区”。围绕双塔山、元宝山、莲花山生态绿核,谋划建设旅游综合度假区,打造业态多元、要素完备的旅游目的地。

搭建平台激发文化活力

左手持锤,右手握刀,刀尖接触瓷盘,锤头敲击刀把,镌、推、錾、磨……擦去浮灰,一幅精美的水墨画便跃然在瓷盘上。

7月10日,笔者走进双塔山风景区售票处一旁的瓷艺斋店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春阳正忙着为一名唐山游客赶制一件刻瓷作品。

“以前在家里做,现在把工作室开到景区旁,过去少人问津的刻瓷如今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刘春阳说,文旅融合让非遗技艺焕发新活力。

鼎盛·元宝街非遗体验区内,游客刘晨阳手握一把纯色团扇,调整好角度放入漆水中,旋转提起之间,一把漂亮的漆画扇便制作完成。“这种体验很有趣,每把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让人更深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实现从旁观者到体验者再到传播者的转变。”刘晨阳说。

传承优秀文化,激发文化活力,需要搭建与群众近距离交流的平台。如今,滕氏布糊画、满族剪纸、二贵摔跤等承德本地的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成为鼎盛文化产业园区的“常客”。

“我们积极探索‘非遗+文创’融合路径,搭建非遗项目与市场对接平台,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创企业深度合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让非遗项目转化为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双滦区文旅局副局长何岩说,2024年,鼎盛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入选中国文联第三批“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成为我省首个入选国家级“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的文化产业园区,跻身于全国“文艺两新”第一方阵。

为充分释放“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品牌效能,打造“文艺两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带动全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双滦区充分依托鼎盛皇家灯会、鼎盛书画院、鼎盛·元宝街等文旅资源,聚焦产业上下游配套,增设游园马车、非遗展演等项目,举办“鼎盛游园”“元宝之夜欢乐汇”等活动,助力非遗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目前,全区拥有新文艺组织12个、新文艺群体人员1000余人,集聚一大批演艺、音乐、美术、书法、非遗、文化创意、展览展示等人员,每年常态化开展民间工艺展览交易、文创大集等系列文化活动200余场。”何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