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用真情和实绩书写援藏答卷

2025-06-27 09:43 来源:河北日报

用真情和实绩书写援藏答卷

——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工作回眸(下)

“让青春在行走高原中书写无悔,让人生在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中闪亮。”2024年,一位我省援藏干部在“河北对口援藏30周年”征文中写下这样的诗句。这不仅是他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还道出了广大援藏干部人才的心声。

自2022年7月进藏以来,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开展智力援藏、教育援藏、文旅援藏、交往交流交融等活动,积极为阿里地区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公安、财政、水利、人社、交通运输、林草……在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到处活跃着我省援藏干部人才的身影。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担当,在雪域高原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智力援藏:为高原发展夯实人才之基

“您这个病主要和海拔高、缺氧有关。考虑到您已经66岁了,目前先采用药物治疗和氧疗,视治疗效果,咱们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式……”近日,在日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正在查房的年轻医生扎西措姆嘱咐着一名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的患者。

今年26岁的扎西措姆毕业于贵州一所医学院,2023年入职日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她原本学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快速转型为全科医生。

“我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转型,离不开曹院长的指导和帮助。”扎西措姆口中的“曹院长”,是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日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曹钢。

因为岗位需要,日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历来有培养全科医生的传统。为了帮助扎西措姆尽快转型为全科医生,主管住院部工作的曹钢可谓不遗余力,不但将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倾囊相授,还以跟岗实习、参与病例讨论等方式帮助扎西措姆成长。

如今,扎西措姆已经熟练掌握高原地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慢性病的诊疗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查体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工作,临床综合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进藏三年来,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针对阿里地区本地人才短缺现状,建立“急难愁盼+战略储备”人才需求双清单,探索“组团式”“小组团”等模式,强化专业人才“传帮带”作用,构建覆盖多个领域的立体化智力支援体系,推动援藏从“输血”转向“造血”。

引进和驯化适宜树种,试种樟子松、油松和火炬树3个树种,研究其抗旱、抗寒、抗盐碱性能,为在高原大规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以“小组团”援藏等模式,先后组织我省8名公安专家和32名业务骨干到阿里指导公安实战,协调阿里41名民警到我省学习交流,积极推动阿里地区执法规范化、治安防控和刑事打击能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阿里地区公安处党委委员、副处长韩马剑,因援藏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这是我省对口支援西藏30年间,公安部门援藏干部获得的最高荣誉。

结合阿里地区水利人才需求,组织实施我省9名水利专家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22次专业知识讲解和交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助力阿里地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阿里地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开创两个先河:首次引入奖惩机制,显著提升了各县、各单位对预算绩效工作的重视程度;首次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据统计,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67场次、培训受援地干部人才1.95万人(次);组织受援地1203名干部人才、400名群众到区外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参观考察。协调171名专家学者进藏授课98场次、培训本地干部人才2.5万人(次)。帮助受援地引进短援人才147名,推广新业务、新技术32项。

教育援藏:用爱浇灌花开

在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以下简称“拉萨完中”)副校长吕锴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可以握在手心里的小熊摆件——棕色的身子,灰白色的嘴巴,憨憨的,萌萌的,令人爱不释手。

“这是学校古道科技社团学生的作品,在科学探究和综合实验室用3D打印机打印的,刚开始打印出来是白色,后来美术社团的学生给上了色,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可爱的样子。”吕锴笑着说。

科学探究和综合实验室,是拉萨完中自2017年在拉萨异地办学以来,建起的17间实验教室之一。这里虽然拥有3D打印机、数字万用表等各种先进实验设施,但因为没有老师,实验室曾经一度闲置。

2024年,吕锴主导成立学校古道科技社团,依托科学探究和综合实验室,精心规划电子科技课程,带领学生学会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电路的组装焊接,3D打印机的原理和应用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科学兴趣。

既教学生,也教老师。吕锴认真培养次仁央金、贾泰列两位老师,目前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3D打印带教工作。

2024年下半年,“超级月亮”话题热度飙升。次仁央金老师带领古道科技社团的学生,不仅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了“超级月亮”,还3D打印出“超级月亮”模型,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进藏以来,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紧紧围绕“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工作要求,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两大任务,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认真组织教研、教师培训等各项教育援藏工作,推动受援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拉萨完中建校时间短,近一半本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教师平均年龄29岁。而援藏工作队成员均来自教学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根据上述情况,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拉萨完中校长靳青龙提出了“量体裁衣,以研促教”的示范引领思路,并于2023年新建初中教研室和高中教研室,帮助本地教师快速成长。

——构建“13358学校教研体系”。“1”是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项宗旨,“3”是制度建设、教师培养、活动支撑三大抓手,“3”是完中平台、河北资源、联盟校合作三驾马车,“5”是规范顶层设计等五个关键环节,“8”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等八项岗位职责。

——提升结对帮扶效果。“青蓝工程”是拉萨完中培养锻炼年轻教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组织我省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师徒结对”。以前,这项活动一年搞一次,师徒更换频繁,效果不佳。后来优化为每三年一次,将师徒关系稳定下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开展校际交往交流。通过多种途径与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北京高级中学、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等学校开展交流合作,同时与阿里地区、那曲市异地办学的5所学校结成“教育联盟”,开展“五校大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业务能力。

“量体裁衣,以研促教”的示范引领思路,有效提升了拉萨完中教学水平。刚刚揭晓成绩的2025年高考,拉萨完中本、专科上线率达到54%,同比增长11.5%。

三年前,当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常彩生到学校报到时,作为书法老师的他,看到的是学生糟糕的写字状况,包括字迹潦草、错字频出、笔顺错误等,且学校从未开设过写字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及写字教学的要求,经向学校申请,常彩生主动承担了三个年级的写字课教学,以提高学生文字书写水平。在常彩生的努力下,如今很多日土的孩子爱上了写字,学生写字状况大为改观。

常彩生还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书写水平。他每周发布硬笔字学习视频,鼓励老师们依照练习,并对老师们上交的作品进行点评、橱窗展示,提高他们练字的积极性。

文旅援藏:促进心灵相通

在3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开始是阳光明媚,然后又遇到漫天飞雪,还能看到路两边壮观的雪墙……这是游客在阿里地区日土县首届环班公湖自驾边疆行活动上感受到的神奇体验。

今年5月,在我省援藏干部人才推动下,首届环班公湖自驾边疆行活动举行。随着发车指令响起,16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越野车正式开启环湖之旅。此次活动路线精心规划,途经班公柳之乡热角村、原始红柳林、班公湖大桥等处,最终返回班公湖景区。一路上,每个点位都设置了停车拍摄、航拍环节,让参与者尽情领略班公湖周边的壮丽景色。

“此次活动,不仅打造了‘旅游+文化+体验’的新业态,推广了边疆旅游新方式,还通过新媒体传播进一步扩大了阿里旅游的影响力。”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阿里地区旅游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安伯华说。

援藏期间,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充分利用援藏资源,持续发力“引客入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融合等领域,推动文旅援藏持续迈向新高度。

大力开展“引客入藏”。组建“畅游阿里”自驾联盟平台,对接全国各地自驾旅游协会,创新开展“客源援藏”。2024年,第二届“畅游阿里”自驾大会暨航拍大师进阿里活动成功举办,40余位文旅行业专家、自驾游协会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参加,全方位展示了阿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50余家重量级媒体深入报道,抖音达人直播,全网曝光量突破2.23亿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札达县总投资1.1亿元的香孜乡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目前项目中的霞义沟土林景区已开门迎客;着力推进日土县多玛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系列项目,目前多个项目已完工。

努力推动文旅融合。2024年10月,大型情景歌舞诗剧《缘起象雄·古格遗风》在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此后在石家庄、邯郸、保定、唐山巡演11场,前后历时一个月,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

统计显示,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累计投入1.5亿元,在受援地实施旅游发展项目5个,打造精品旅游线路6条,举办旅游节庆、推介活动36次,开发旅游文创产品8个,为阿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交”融情:千人次互动绘就民族团结画卷

“在9月底、10月初这段时间,必须把地里的有机肥施足,对第二年的开花结果非常有好处……”不久前,在石家庄市元氏县西岭底村,札达县农牧民“组团式”经济林果培训现场教学在这里进行。

今年上半年,我省援藏干部人才主动联系札达县人社局,协商组织农牧民群众来我省参加经济林果培训事宜,得到札达县人社局的热烈响应。5月25日,14名札达县农牧民及经济林果社会化服务人员抵达石家庄,开始了为期17天的培训历程。

为了组织好此次培训,石家庄市林业局制定了详尽的课程计划,涵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其中,理论教学包括果树栽培学、土壤肥料学、病虫害防治学等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则安排学员深入当地果园,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果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活动。

来自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久巴组的学员其美多吉介绍,他们以前不太懂管理,树上结不了多少果子,口感也不好,“这次要把老师教的知识带回去、应用好,让树上能结出更多的果子!”

进藏三年来,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大力弘扬援藏精神,以对口援藏工作为契机,积极发挥民族纽带作用,多措并举,不断加固西藏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之墙”,稳扎稳打画好“民族同心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人社方面。组织两批次共80人赴廊坊、唐山相关企业顶岗培训,提升了民宿就业人员技能,加速了札达县民宿产业发展;组织札达、日土两县10人赴河北学习汽车维修技能,极大改善了农牧民地广人稀车辆维修困难的局面;组织札达、日土两县三批次共80人赴河北电商企业学习直播带货、跨境电商运营,为农牧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和致富途径。

财政方面。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组织阿里地区财政局相关人员,以及札达、日土两县财政人员共计30余人,分别赴石家庄、衡水、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等地开展业务学习交流,开阔思路视野,提高工作水平。

截至目前,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共协调援受双方举办党政、医疗、旅游等各类交往交流交融活动67场次、1000余人次,推动援受双方县区、乡镇、企业、村居等结成对子18个,书写了援藏工作的精彩篇章。

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从人才培养到文化传承,我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用脚步丈量高原,以真情浇灌团结之花。他们的身影融入雪山云海,他们的故事续写着新时代的援藏传奇,让冀藏同心的情谊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文/孙永杰、邢云、孟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