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茹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长城脚下的传统歌舞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城是历史的见证,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万里长城千年不倒,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励精图治的脊梁。在长城出现的2000多年来,以长城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修城者、守城者及各族人民世代在长城周边繁衍生息,以长城为场域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各种精神文化资源及生产生活技艺,孕育发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中国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近年来,我省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深入挖掘以长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长城沿线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 以政策为引领,健全制度保障。2021 年 9 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大事,推动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北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提出了关于加强长城沿线非遗保护弘扬传承的 8 条具体措施,从文化内涵挖掘与阐释、数字化记录、整体性保护、传播品牌打造、长城主题创意产品研发等各方面,全面提升长城沿线非遗保护传承能力。自2020 年起,河北建立了长城沿线 9 市 1 区长城非遗保护协同发展机制,制定印发了省级《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工作方案》,为全省长城非遗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2023年,非遗司建立长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同时在我省设立秘书处,牵头开展全国长城沿线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相关工作,并制定印发《2024年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行动计划》。
二、 加强资源调查,夯实非遗工作基础。经初步统计,59个县域内共包含国家级非遗项目40项、省级非遗项目237项,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论述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推动长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长城沿线非遗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统筹推进长城沿线的非遗资源挖掘整理与阐释,培育长城非遗旅游线路,推动加强长城沿线非遗保护弘扬传承工作,委托专项课题组开展全省长城沿线重点区段非遗资源调查和挖掘阐释,调研重点区段包括张家口(含崇礼区)、秦皇岛、承德等地市,调研成果包括有《壮美长城 多彩非遗 河北长城相关非遗资源概览》《河北省长城非遗旅游手册》《河北长城沿线非遗保护与实践》《河北长城沿线非遗传承发展调研报告》。
三、 培树活动品牌,加强非遗传播。依托重要的节会,精心策划以长城文化带建设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展示、展览、展演等活动,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氛围。成功举办“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以及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年度交流活动。我省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共邀请长城沿线15省(区、市)特色非遗项目800余项参加,目前已塑造为长城沿线非遗传播展示的区域性品牌活动之一,在第二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中成功入选2023年度“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利用“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展长城非遗宣传,彰显出长城的文化价值和当代价值;加强长城非遗资源开发,创排“树花印长城”等非遗演艺项目,井陉拉花等17项长城沿线非遗技艺荣登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河北篇》。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二十大关于“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文化思想,高质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采纳您的宝贵意见,全面推进长城沿线非遗传统歌舞的传承与发展,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
一是完善体系,夯实长城非遗传承弘扬保护工作基础。组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完善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持续开展长城沿线非遗田野调查,挖掘弘扬长城精神,重点面向长城沿线开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扎实做好传承人培训培养,开展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建立体系完备、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设立专项课题,深入研究传统歌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二是打造品牌,举办展示传播交流活动。继续举办“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将长城文化、龙文化和民族传统节日有机结合,培育倡导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二月二”新文化 IP。组织举办“第五届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在承德双桥区、滦平县举办品牌活动—“长城脚下话非遗”,以非遗美食市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创意展、非遗音乐会、非遗展演等内容,展示长城沿线非遗保护成果。
三是创新思路,协同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按照“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思路,指导推出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沉浸式游览、大境门口皮博物馆的制作技艺展示体验、金山岭泥塑展览馆文化传承等一批具有鲜明长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打造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加强与长城沿线各省区市非遗保护部门合作,建立全国性长城传统歌舞保护联盟,共同开展保护传承工作;整合长城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资源,打造“长城文化休闲旅游带”,推出“长城歌舞 + 民宿”“长城歌舞 + 户外探险”等特色文旅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宣传推广,加强国内与国际交流。制作长城传统歌舞主题纪录片、宣传片,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播放;开展长城传统歌舞宣传展示活动,走进国内主要城市进行展演与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国际长城传统歌舞艺术节,推动长城传统歌舞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