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挖掘燕赵文化资源,探索河北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的物质和文化遗存,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不可替代的载体。2013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要在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加强整理保护、研究阐释、提炼转化、展示利用、传承传播,最终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遗存丰富。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合理利用文物保护成果,努力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文物工作。
近年来,阳原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武安赵窑遗址、涞水张家洼遗址、行唐故郡遗址、邯郸后百家村墓地、临漳邺城遗址、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崇礼太子城遗址等考古新发现大量涌现。河北考古工作聚焦人类起源与演化、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进程等重大学术课题,实施华北北部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模式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4年,承德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承德世界遗产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廊坊“只有红楼梦”、唐山“河头老街”、“自在正定”、“梦回邯郸”等,全省各地市积极培育文旅IP品牌,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整合升级地区资源禀赋,打造系列精品文旅项目,不仅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上集中发力,而且更加注重游客的文旅体验感,为经济增长再添新引擎。
贵单位提出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讲述文物故事、跨界融合、创意开发等建议,对推动河北文物保护利用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考古发掘成果,持续深入研究文物内涵,组织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家协同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加强文物信息整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为深入挖掘文物价值提供基础资料。
二是加强宣传推介河北优秀文物资源的力度,持续打造“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东方冀白”河北白瓷文物主题游径以及“跟着文物游河北”文旅融合品牌等,将河北省文物保护成果充分且有效地利用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利用好AR、AI等数字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解锁文物展示的全新视觉体验,让文物“活”起来。鼓励全省文博单位,运用好尖端科技,以“AR珍宝游”的虚拟世界、裸眼3D文物数字展等方式,增强文物展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赋能文化艺术,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更好展示燕赵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