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50号提案的答复

2025-06-15 00:00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农工党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博物馆资源创新转化,充分释放博物馆文物承载文化潜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文物局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省战略,以创新机制与务实举措推动博物馆事业提质升级。通过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党政考核体系,构建政策引领、考核驱动、多方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博物馆服务效能。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 政府引领,创新发展

2025年3月,省文物局与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化我省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充分发挥全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在中华文明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人民文化生活新风尚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回应新时代持续“博物馆热”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新期待,立足河北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实际,制定印发《河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开展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推出“博物致教•育创未来——京津冀博物馆教育工作成果展”,探索博物馆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文博冀益”品牌活动推动实现博物馆志愿服务全覆盖,切实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与社会影响力。2025年4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鉴定评估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挖掘可移动文物资源价值,更好推动文物研究、阐释、利用工作提质增效。

2023年6月,联合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深化部门联动,推进馆校合作,推动中小学在博物馆广泛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实践教学活动,使利用博物馆学习成为中小学校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文化生活新风尚,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为促进全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省政府和省人大立法工作部署,省文物局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于2024年9月呈报《河北省博物馆发展促进条例》立法项目建议报告。2025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印发通知将《河北省博物馆发展促进条例》列入2025年三类立法项目,开展立法调研。

二、 考核驱动,量质齐升

全省以省级博物馆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河北博物院作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已跻身国内一流博物馆行列。并成功入选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名单。

全省设区市级博物馆完成全覆盖,县域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博物馆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博物馆数量、建筑面积等指标。从2021年底的178家增加到2024年底的38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新增40家,总数为203家;非国有博物馆新增46家,总数为179家。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有效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建设投入,提升服务人口覆盖能力,特别是促进中小型博物馆快速发展。2024年第五批国家博物馆定级评估中,我省5家博物馆(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唐山博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定州博物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博物馆达55家,历史文化类、革命纪念类、综合类、艺术类、自然科技类、考古遗址类等各类博物馆均有增长。

助推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年来,新增74家备案博物馆,增量和提质并举。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中小博物馆提升活力为目标,以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中小博物馆提升帮扶等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化政策协同,加大保障力度,开创中小博物馆差异化发展新局面。

三、 发掘资源,提升服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河北省文物保护成果充分且有效地利用起来,自2022年2月起,省文物局精准发力,立足特色文物资源,策划“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深度推动文物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不断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在“以文促旅、以旅促文”的基本原则统领下,“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系列项目,运用数字科技手段,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多元化的呈现方式,通过长期且持续的建设,引导更多人关注、了解河北文物。该项目主要包括“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及“文物畅游冀”小程序、“国保在冀”“国宝在冀”智慧语音导览册页、“冀博文寻宝探秘系列视频”、“国保在冀”“国宝在冀”文创宣传品等。通过科技和智慧赋能,“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化项目让河北文物在公众间进行广泛传递。在2024年举办的全国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和线路宣传展示活动中,“《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项目”入选“百强案例名单”,并入围30强。

着力提升全省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博物馆推出更多更好原创性陈列展览,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河北省精品原创展览推介,首次与省委网信办联合开展“博物馆里读中国之河北篇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

支持高校博物馆建设,近两年新增备案高校博物馆达9家,共计11家。将高校博物馆、国有企业博物馆等纳入行业管理体系,引导文物系统富余资源在运营管理、充实藏品、保护修复、开放服务等方面支持其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全区域、全龄段”的博物馆教育服务圈。重点完善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将博物馆纳入当地主题研学线路,推动各级各类博物馆数字资源接入当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倡导博物馆设立教育专员,提升教育和讲解服务水平。

近年来,省教育厅实施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共建设了2个全国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18个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遴选了四批全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开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各地各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 数字赋能,虚拟活化

深化“云展览”“文物数字课堂”等线上服务,打造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持续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十四五”期间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项目9个,实现2304件/套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775件/套可移动文物二维数据采集,开发7个数字展览、建设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及展示系统5套。建立文物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公布908件/套一级文物资源信息。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持续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提升革命文物展陈质量,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进一步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着力提升馆藏可移动文物展示利用率,策划精品展览,实施“文博焕彩”提升行动,每年举办高质量陈列展览800个以上,讲述更丰富的文物故事。三是加强修复保护。针对文物残缺亟待修复的情况,优先修复铁质、青铜、纺织品、木器漆、壁画、古籍等类别珍贵文物。加快数字化建设。针对材质脆弱文物,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更多文物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四是提升研学品质。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积极探索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的有效方法,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思想特点,用学生更愿意和更能接受的形式去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突出研学实践教育的教育性、课程性、实践性。五是优化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按照专业设置规定,积极自主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具备文化创意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