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擦亮河北旅游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是红色资源大省,全省有800余处红色旅游资源、180余处红色旅游景点,14处3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10,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加强全省红色旅游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丰富产品供给、深化文旅融合、发挥教育功能、扩大品牌影响力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动河北省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北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机遇,健全完善红色旅游规划体系,构建起了“省-市-县-景区”四级旅游规划体系。省文化和旅游厅2016年编制了《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三期规划纲要》,2019年编制了《河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21年印发《关于用好红色资源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市县编制了《保定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阜平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指导景区编制了《冉庄红色记忆生态文化小镇概念规划》等专项规划,推进红色旅游科学开发和高水平建设。2022年印发《关于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年制定《河北省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向新行”建设行动方案》,不断发挥河北红色资源优势,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河北省红色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推动河北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
二、 深化文旅融合,展示河北新时代成果。
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出一批接地气、内容精、有深度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红色演艺精品和品牌活动,营造沉浸式红色文旅体验,展示河北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提升红色旅游综合服务质量。一是加大红色文创产品研发与转化。依托河北省各级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紧扣红色文化主题,研发河北特色的红色纪念品、红色生活用品、红色学习办公用品、红色工艺美术品等。二是打造红色文化演艺精品。支持省市县各类文艺院团创新编排红色文化演艺作品,持续打磨提升歌剧《雁翎队》、话剧《塞罕长歌》、评剧《台城星火》、河北梆子《李保国》等红色演艺产品。重点培育推出 电影《革命者》、京剧《少年英雄》、广播剧《李大钊与“台城特支”》、长篇小说《雄安雄安》等一批红色主题影视文学精品力作。成功推选话剧《塞罕长歌》、实景演出《太行山抗战》等一批红色演艺作品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河北省红色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三是创新打造沉浸式红色微演艺。支持西柏坡纪念馆编排了大型情景歌舞剧《走进西柏坡》、音乐舞蹈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情景报告剧《中国梦 赶考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主题剧目;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打造以“晋察冀模范根据地”音乐党史课,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
三、 推出精品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系统梳理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结合重大国家节点策划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验感强的全域式红色主题精品线路,以点串线,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一是重点推出了“柏坡赶考行”“太行硝烟游”“老电影之旅”“长城抗战游”等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点串线,带动周边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与区域发展。二是推出“党史学习教育五大主题红色文化线路”,并举行了全媒体采访直播活动,网上总浏览量超过1200万人次。同年,推出“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和红色旅游五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为主线,首次将全省200余处具备参观条件的红色旅游景点、革命纪念地、旧址故居等进行整合串联。面向全国积极展现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提升了我省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以西柏坡、城南庄、赶考等相关主题的六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在全国进行推介宣传。三是推出“青春之约”河北青年研学旅游百条线路。其中“寻·革命足迹——红色经典之旅”,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踏上红色之旅、感悟革命精神。
四、 发挥教育功能 启润心智培根铸魂
近年来,不断推动红色旅游+教育深度融合,编制服务规范,鼓励馆校合作,组织品牌活动,多措并举,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以史铸魂、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一是强化标准引领。牵头编制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评定规范》和《红色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将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将红色旅游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规范基地配套建设,强化红色研学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红色研学旅行服务水平,推动全省红色研学旅行领域规范化、健康化发展,为开展高质量红色研学旅行夯实基础。并指导李大钊纪念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抗大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区,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发系列红色研学产品,面向新时代青少年,在全国推出一批导向明确、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具有新时代引领力的红色旅游研学项目。二是加强馆校交流。积极推进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当地学校交流合作,开展“纪念碑下的思政课”红色主题活动等,组织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馆校联合培养“小小讲解员”和“新青年”志愿讲解员,丰富了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延伸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三是打造特色思政课。会同教育、团委等部门,积极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培养时代新人”河北省红色讲解员进校园宣讲活动、“红色经典我来读”河北省诵读红色经典微视频展播活动、河北省红色故事进校园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全省联动共同推进的方式,深入大中小学校举办近百场红色故事宣讲活动,邀请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功勋模范人物、“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青年典型代表、“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及革命烈士后代组成宣讲组。用真实感人的历史资料和亲身经历,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聆听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将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实践载体。
五、 创新宣推方式,扩大红色资源影响力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弘扬革命精神,结合国家纪念节点、行业节会,联动主流媒体平台,采用多形式进行红色资源展示宣传,持续扩大红色旅游资源社会影响力。一是借助节会推广。紧密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烈士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活动及重要节假日,整合相关红色资源、景区、线路信息,组织好红色旅游特色宣传推广活动。利用国内大型旅游交易会、红色旅游博览会等专题会展,宣传河北红色旅游。充分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新平台,加强红色旅游宣传力度,讲好革命故事,打响红色品牌。二是加大媒体合作。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红色旅游宣传营销。举办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以《“冀”高一筹》融媒节目的形式,在河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推出,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加强全省讲解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将河北丰富的文旅资源进行了生动地推介,提升河北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策划推出“红色地标里的党史故事”系列节目,生动讲好河北故事,讲好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奋斗故事,进一步提升河北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三是创新宣传方式。与省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全方位宣传推广太行山沿线文旅资源产品,邀请王宝强等名人为家乡代言,联合东方甄选走进石家庄、邯郸等太行山沿线市县,促进太行山旅游发展。同时,选取太行山文化旅游带优质景区,制作28个专题短视频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太行山沿线红色资源知名度。
六、 借助数字赋能,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
河北省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红色旅游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景区数字化建设。完善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网上预约、虚拟导览、智能讲解、体验交流、问题反馈等线上服务功能,积极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投影、裸眼3D 等技术在景区的应用,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游览体验。支持西柏坡纪念馆、八路军129 师纪念馆等具备条件的景区布局智能咨询服务设施、搭建游客流量监测管理系统,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打造全省智慧旅游平台。依托“一部手机游河北”平台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综合服务,全面覆盖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各项需求,打造河北智慧旅游新体验。推动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助力河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出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数字地图。以手绘地图为基础,秉承一站集成、一触即达、一目了然的建设理念,将全省18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汇聚云端。通过数字地图、数字展馆、精品线路和红色景区四大核心板块融合赋能,构建了全省红色旅游智能导览平台,为广大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参观学习提供智能导览。
七、 搭建协同平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京津冀红色旅游协同平台建设,建立高效合理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红色旅游协调、协作、协同发展。一是联合周边省市协同发展。以长城、大运河、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太行山旅游经济带为依托,加强与京、津、晋、豫等地区红色旅游区域协作,推出“牢记使命重温赶考路”、冀晋豫“太行传奇” 等红色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送”。发挥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京广高铁旅游推广联盟的优势, 加强与联盟成员之间的区域互动与合作,联合开展主题节庆活动。二是召开首届京津冀红色研学旅行峰会。以“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立德树人”为主题,邀请10多位国内研学旅行行业权威专家学者与红色经典景区和研学旅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研学旅行事业发展之路。与京、津两地签署联盟倡议书,建设三地研学旅行体系、共同打造京津冀研学旅行一体化合作创新机制等多方面达成合作。三是京冀两地联手打造精品线路。由京冀两地联手打造的“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全线贯通。主题游径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河北省唐县淑闾村、党中央进京前毛泽东住所纪念址、涿州火车站等7处重要点位,展现了京冀两地红色文物保护利用的最新成果,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八、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水平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社会自筹资金为辅,加强红色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改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的标准化进程。一是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串联整合太行山沿线文化和旅游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建设太行山旅游风景道844公里,切实打通太行山革命老区重要交通通道,创新打造了太行山高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全国首条高速公路旅游风景道。二是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建成市县级旅游集散中心22座、高速公路旅游功能服务区14个(太行山高速7个),开通市县间旅游直通车线路30余条。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2座。建设提升旅游厕所1969座,实现太行山沿线A级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三是打造互动式场景体验。西柏坡景区投资4626.32万元,提升基础设施和外围环境,营造红色氛围,引进文化体育、军事体验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亲见、亲闻、亲历、亲感”四亲体验,让广大游客在可感可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建设红色主题旅游步道。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经济带、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滨海旅游带等地区,推动建设一批红色主题旅游步道、骑行道、风景递,对沿线道路设施进行红色文化主题包装和智能化改造。
九、 融合乡村建设,推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全力推动红色旅游和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红色旅游与 乡村、研学、体育、生态等旅游业态融合发展。一是培育红色乡村。重点培育西柏坡村、北庄村、塔元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等一批红色旅游村,推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开发红色旅游新产品。二是融合周边产业。推动红色旅游与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西柏坡圣地农家、塞罕坝林海人家、白洋淀水乡渔家等主题餐饮,推进红色旅游目的地客栈、宅院、驿站等民宿产品主题化发展,推进红色文创产品进景区、度假区。三是带动乡村振兴。西柏坡纪念馆依托西柏坡影响力和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红色旅游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周边乡镇走红色旅游产业之路,以红色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让西柏坡的绿水青山成为了带动周边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其中,梁家沟村依托西柏坡景区红色旅游资源,建设了西柏坡红旅小镇特色街区,将红色旅游、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有效整合,充分发展旅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项目”的旅游扶贫路子。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继续加强全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把握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夯实红色旅游发展根基,加强文旅融合发展,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加大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提升红色旅游智慧化服务水平,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全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