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648号建议的答复

2025-06-15 00:00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许鹏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域联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落实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全国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切实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带和渤海滨海旅游带建设为重点,强化政策撬动,丰富产品供给,创新营销宣传,提升服务质量,全省文旅经济增势强劲,“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工作开展情况

(一)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落地落实。积极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和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张家口)建设规划》,并配套印发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推动在国家层面建立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指导张家口市完成《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体文旅总体策划》《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G109新线高速旅游场景打造工作的研究报告》等系列规划编制工作。连续举办四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大会,签订延张大乌文旅合作协议及备忘录。推进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经中央编办批准正式定名,并建成投用。我省7条线路入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主题精品线路。联合京津文旅部门启动“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中华文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调研活动,推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丛书: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中华文明》、《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中华文明》主题纪录片等。北运河京冀段全线实现游船互联互通,改造提升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持续推进大运河沿线重要遗址遗迹考古工作,完成大运河永济渠段、贝州古城遗址、临清古城遗址等考古勘察工作,完成大运河邢台朱唐口险工、衡水郑口挑水坝等大运河文物保护工程。 推进区域重大项目实施,总投资10亿元的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承德)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质量标准实验室(遵化)项目加快推进,建成保定中国古动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依托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展会平台,搭建协同发展展区,集中呈现三地文旅消费新场景。

(二)文旅协同机制持续完善。成立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专题工作组,制定《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组建方案及工作规则》,建立定期轮值和会商研究机制,联合发布《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天津共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工作举措》,三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签署《京津冀地区加强旅游领域执法协作工作措施》,推动工作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会商机制,组建9个文旅领域联盟,接续签订21个合作协议,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加强央地合作,推动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省文旅厅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0亿元的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承德)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质量标准实验室(遵化)项目加快推进,建成保定中国古动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省文旅厅印发《2023-2025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三)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精心遴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节目,打造了“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圆满举办举办“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京津冀文化艺术协同示范、京津冀非遗联展、雄安文化艺术展演季、端午·雄安非遗大会、重阳·运河鼓书大会、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全国导游大赛等重大活动,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显现。持续在三地举办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推进京津冀演艺文化交流合作,建立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交流演出机制,鼓励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交流与合作,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成功举办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京津冀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全国民族器乐展演等重大文化活动,打响“北方戏窝子”品牌。共同举办第13届中国艺术节、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京津冀非遗联展等重大活动,河北曲阳石雕首次走进国家博物馆展出。2025年春节期间,三地联合举办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等六大板块“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首次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联合录制春节联欢晚会,为广大群众奉上了丰富多样的春节文化大餐。

(四)强化文物文博保护协作。省博物院入选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获国家991万元资金支持。曲阳石雕首次走进国家博物馆系统性展览。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开展科技考古研究,联合发布《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三地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进京赶考之路”全线贯通。成立京津冀文物博物馆学会联盟。共同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工作,滦平县金山岭长城与密云区司马台长城共管区域的保护修缮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联合开展燕文化研究,完成雄安南阳遗址考古勘探和武清区北运河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工程考古调查等工作。

(五)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印发实施《京津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指导标准》,建立京津冀航空旅游融合发展机制,修订完善京津冀旅游直通车规范,持续开通京津冀重点区域旅游直通车线路。持续推进《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试点单位落地,完善自驾驿站服务规范,打造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提升京津冀区域自驾游产品和服务品质。举办京津冀车旅生活文化节、京津冀房车巡游等活动,打造区域自驾旅游新空间。推动开通北京至承德等主题旅游专列、银发旅游专列。制定出台《京津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指导标准》,组建京津冀图书馆联盟,联合京津在雄安新区打造社区阅读“XIN空间”,开展京津冀基层图书馆研修班,争取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在河北设立培训基地。实施文旅部老艺术家在冀文化志愿服务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提升环京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2023年我省张家口“草原天路”入选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佳案例”和第一批国家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2024年我省承德坝上一号风景大道、邢台“梨想之路”梨产业观光路入选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目前我省共拥有3项国家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同时对促进我省交通运输与旅游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旅游强省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打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持续举办“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系列品牌活动,推出“冬游河北过大年”“春游河北赏百花”等系列推广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坝上草原欢乐季”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吸引京津游客到河北。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京津冀文旅LOGO和2024畅游京津冀主题产品,围绕“当日往返游”“周末串门游”“多日深度游”内容,推出了18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上线“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平台,截至2024年底,累计上线2400家文旅企业单位,注册用户突破180万人。开展“青春之约 感知河北 高校学子河北研学之旅”活动,吸引更多京津大学生到河北游玩。与京津联合主办“京津冀携手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文旅推介”活动,组织京津冀及粤港澳旅行社企业签订游客互送协议,加强京津冀地与粤港澳市场互通。赴京、津、鲁、晋、豫、蒙、辽、陕、渝等开展营销宣传,开展“东方甄选”“与辉同行”河北行宣传推介和直播带货活动。赴奥地利、捷克和埃及开展文旅交流推广活动。三地文旅部门共同举办2024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10周年主题交流宣传活动,联合发布了京津冀文旅logo和涵盖美食、非遗、古迹、红色等4条线路的京津冀文旅地图。在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期间,共同发布京津冀2024金秋文旅活动,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京津冀文旅微短剧创意征集计划。“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跨界联合营销宣传活动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

二、 下一步工作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是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谋划京津冀地区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大局,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以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为抓手,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京津冀文旅协同专题组轮值机制作用,持续推进跨行政区域文旅资源整合利用,推动三地互动推广、互为市场、互送客源,合力建设京津冀旅游示范区,促进京津冀文旅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一)深挖根脉,讲好文化融合故事。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溯源研究和邢台商代文明研究,做好雄安新区、大运河和长城等重点区域考古研究工作。加强京津冀文博资源合作。持续组织开展“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联合国家博物馆、京津博物馆推出一批高质量陈列展览,讲述好“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故事,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推出“一色万象——白瓷艺术展”。联合做好革命文物片区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晋察冀和冀热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待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联合开展京津冀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训,培养壮大三地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等建设,举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标识体系建设及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行走万里长城 见证中华文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调研启动仪式暨“秋游河北悦山河”河北长城文化旅游带推广活动,在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推进山海关北水关墙体及马面段、东光县连镇谢家坝、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保护工程,指导完成万全右卫城城保护工程,加快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开馆试运营。

(二)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和顶层设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指导下,健全文旅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机制,扩大工作组成员单位及范围,优化提升三地文旅、文物、执法部门协同质效,深化区域务实合作。研究京津冀文旅、文物协同发展重大事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积极推动雄安新区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改革创新试验区,持续推进雄安非遗主题园建设,组织举办雄安狮舞大会、雄安非遗大会、雄安非遗游园会等系列活动。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深入实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崇礼四季小镇旅游项目、张北德胜研学文旅驿站等项目建设,联合举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交流活动暨北方民宿大会、京张骑游大会、2025-2026年度京津冀冰雪欢乐季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长城、大运河(河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实施滦平县金山岭长城与密云区司马台长城共管区域的保护修缮项目,完善提升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三)不断深化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推进京津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深入实施文旅部老艺术家文化志愿服务工程河北文化传承行动,推动第二批50个县设立文化传承服务站。多种形式探索京津冀三地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持续开展“京津冀图书馆‘我与图书馆的故事’阅读推广交流活动”,促进三地优质图书共享。深化京津冀群众文化交流,互相支持办好全国鼓王大会、全国街舞大会和中原民间国际艺术节等重点活动,共同主办京津冀群众文化展演、民歌大赛、曲艺邀请赛、优秀美术作品联展、原创小戏小品展演、百姓好声音大赛、民族器乐大赛和环渤海风采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动,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办好重大文化艺术活动。持续开展2025京津冀戏曲展演季、交响诗篇《长城》巡演等品牌活动。推动京津冀交响乐艺术发展联盟正式挂牌,三地交响乐团共同开展音乐会演出。持续支持办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评剧艺术节、京津冀非遗联展等文化活动。

(四)持续推进产业和消费协同。深化项目协同,加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储备,积极推动争取一批冰雪旅游、旅居康养、旅游演艺、首发品牌等企业和项目合作落地。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强三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国家级试点对接交流,推动更多县(市、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积极繁荣三地演出市场,推动京津冀演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合作,加强三地演艺机构、剧院、院团等常态化合作对接,互相支持引进优质演出资源、优秀剧目、沉浸体验式新型演艺产品,丰富高水平演唱会、音乐节供给,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品牌,释放“演艺+文旅”乘数效应。联合开展京津冀文旅促消费活动,支持办好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文旅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措施。建立京津冀研学旅游对接交流机制,共同发布京津冀研学旅游线路产品,促进区域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