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旻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衡水湖打造“一地两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为“京津冀最美湿地”。其北依衡水市区,南靠冀州区,“一湖连两城”,总面积163.65平方公里,是许多珍稀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10多年来,因湖而建的滨湖新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衡水湖,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及水体治理、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等工作,通过生态补水、生态清淤、沉水植物种植、生态浮岛建设,提升了水体质量,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近年来,保护衡水湖生态的举措一个接一个。《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的出台,让衡水湖保护和管控走上了法治道路。衡水深入推进衡水湖生态清淤、基底改造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2024年先后实施3次引水工作,引水约5000万立方米,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功,生态名片越擦越亮。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衡水湖发展。
一、 加强衡水湖文化挖掘与传承。支持衡水湖景区组织文史专家,加强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衡水湖周边的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整理衡水湖及周边地区的非遗资源、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衡水湖的文化内涵。支持建设“衡水湖文化博览园”,集中展示燕赵文化、运河文化、湿地生态文化,结合互动科技(如全息投影、AR还原历史场景)。复原古代书院或文化遗址场景,举办与衡水湖相关的文化节、民俗活动等。依托闾里古镇、冀州博览馆等载体,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衡水湖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变迁。将衡水湖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区。
二、 丰富衡水湖旅游业态产品。指导衡水湖景区规划特色旅游线路,结合衡水湖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设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如湿地观光游、生态科普游、水上运动游、教育研学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联合高校开设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古法捕鱼、节气农耕等体验课程,开发具有特色的景点,提升旅游的观赏性和体验性。完善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 塑造衡水湖旅游品牌。支持衡水湖旅游品牌塑造,打造独特的形象IP,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提升品牌知名度。利用“河北旅游”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发布衡水湖的旅游信息和生态保护成果,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关注者。
四、 开展生态主题系列活动。指导衡水湖景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节日,开展亲子游、研学游等活动。培养专业的自然教育辅导员,为游客讲解湖泊湿地的生态特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等,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举办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主题论坛、研讨会、摄影比赛、马拉松赛等活动,提升衡水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