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博物馆为平台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加强博物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2024年河北省新增博物馆86家,全省博物馆数量达到382家,策划各类社会教育活动12027场次,接待观众5138.58万人次,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博物馆正凭借其丰富的馆藏文物、精彩的历史展览,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最快捷、最方便的场所。河北博物院《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长城两边是故乡》、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泱泱文明-东魏北齐社会生活与民族融合》等展览通过展示燕赵大地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融碰撞、挖掘与传承宋辽边关历史文化多元融合等方式,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二、 关于创新博物馆数字多元模态展览和教育模式
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欣赏全世界高清晰的、丰富多彩的文物艺术品遗珍。数字技术帮助人们跨越时空限制,扩展选择空间和视野,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行业也在积极拥抱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实施,河北各地市博物馆举办线上云展览,线下展厅积极运用AR、3D等数字技术,进一步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例如,河北博物院《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线上云展览讲述了北朝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展现在南北对峙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以华夏文明为主体、多元文化共存互融的历史画卷。省文物局将在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运用方面继续推动相关工作,以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新颖呈现方式、沉浸体验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增强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方式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力。
三、 关于加强博物馆间馆藏共享和科研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
近期,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河北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提高展陈质量,举办大展特展精品展、特色主题交流展,不断推出大量时代化表达、特色鲜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高品质原创展览;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研究型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鼓励博物馆与国家大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工作站和技术创新,围绕博物馆发展关键技术建立省级博物馆研究课题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博物馆从业人员享受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例如,河北博物院《长城两边是故乡》展览联合内蒙古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的400余件/套文物,展示长城沿线游牧与农耕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脉络,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让广大观众真切感受多元融合、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四、 关于加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博物馆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作用。
近期,省文物局印发《河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通过夯实讲解导览服务基础、深化馆校交流合作机制、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规模、创新互动实践体验形式等方式,发挥社会教育在中华文明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人民文化生活新风尚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回应新时代持续“博物馆热”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新期待,实现全省博物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要平台的作用,推动我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鼓励支持博物馆建设,将根据博物馆建设、管理中的现实需要,在政策法律法规咨询、陈列展览策展、社会教育、馆际交流合作、学术研究、藏品征集与保护、备案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更好发挥其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