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政府支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推动全省文化数字化建设,省委办公厅于2022年专门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及到2035年的目标任务,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全省公共文化云平台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场馆智慧化建设、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建设和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模式等工作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工作推进力度。
一、 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一)科学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立足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科学筹划、周密部署,重点围绕基础数字资源建设、支撑平台建设、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三个方面,积极推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以来,建设完成省级图书馆基础支撑平台,对智慧图书馆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系统开展基础设施、软件系统维护和接口定制开发升级等。建设和维护相关基础设施,确保与国家图书馆 SD-WAN 架构高速网络互联互通,实现馆际智慧图书馆业务和数字资源高速、稳定联通传输。优化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系统相关配置,修复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的软件漏洞,确保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完成24个基础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建设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和标签标引67万余条,完成5万筒子叶古籍数字化工作。
(二)全面推进公共文化云建设。科学统筹中央补助资金,推动建设河北公共文化云大数据中心,实现与旅游云在河北政务云一体化部署,全省公共文化省、市级数据中心节点初步形成。建设河北省公共文化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冀文通),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机构组织管理在线化、业务流程数字化。进一步完善河北公共文化云看直播、享活动、学才艺、订场馆等11个核心功能,河北IN冀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日活跃用户超过1万人,秦皇岛、唐山、廊坊、沧州、保定、张家口等六个市级公共文化云示范平台建设完成并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针对河北文化特色及群众需求,广泛开展各类数字化服务,“十四五”以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群众文艺展演直录播活动710余场、开展学才艺数字培训1900余场,培训人员9500余人,建设优化数字资源1050余小时,更新与推送在线场馆及活动32300余条,新媒体宣传与服务推广250余场,赶大集专区建设9个,文创非遗线上展示5100余个。
(三)持续推动和美乡村数字建设。省委省政府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作专班,我厅作为专班成员单位,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持续用力,印发《河北省和美乡村文旅融合焕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乡村品质提升行动和乡村文旅资源焕新行动,培训省级以上乡村文旅融合带头人300余名,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四)强化数字人才培训工作。一是坚持每年选派骨干人员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相关培训;二是为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十四五”时期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十四五”期间组织了两期“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共计550余人参加培训,从信息技术发展、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及服务创新、国家及省相关政策等方面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五)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便捷性。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让更多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借阅到优质的图书,积极探索“文旅+邮政”融合发展路径,在全省统一实施了“冀图邮书”公共文化服务惠民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的“一键借阅 送书到家”服务。2024年10月,省、市两级公共图书馆及定州、辛集市图书馆全部上线,公共图书馆图书实现了由“馆内借阅”到“送书到家”的转变。截至目前,“冀图邮书”注册总人数已达10.4万,图书借阅册次达8.85万册。2025年继续进行扩面提效,确保全省图书上线册数达到120万册以上,开通文旅系统免费借还书网点100个以上,加强服务推广,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使用率。
(六)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近年来,中央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数字化建设的力度,省财政厅统筹资金全力支持,先后统筹资金1.1亿余万元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支持,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较好的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建设的工作力度,用好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争取省级资金支持用于数字化建设及免费开放工作。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工作创新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以及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优化服务架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