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非遗传承人和省工艺美术大师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遗蕴含的是人类的文化的创造力,是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世代传承中的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已经成了非遗最普遍的传承模式,如传统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常靠人与人之间的心传口授、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等,让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独特的艺术韵味、风格”被后人体悟内化,非遗也在不同代际、不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调试、创新,迸发出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非遗的保护核心是人和人所掌握的技艺,而非器物本身。非遗传承的主体是人,遗产正是靠活着的人代代相传,才能存续成百上千年,不断延续其生命力。”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许多传统技艺经过数代人甚至上千年的传承,见证了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非遗保护核心是人”,这是非遗保护首先的一个重要意识,就是要以人为本,强化人的核心地位;非遗是以人为载体的,只要人还在,非遗就不会消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非遗里的“青山”就是一代代的传承人,只要他们活着,文化就不会中断。”就您多年来所传承耕耘的古琴艺术非遗保护实践为例,2003年11月,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古琴艺术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古琴艺术不仅包含了乐器本身,也包含了古琴的制作、演奏技艺、传统记谱方式、演奏仪式,营造的相应环境以及音乐与人产生的情感交流、审美愉悦等非物质文化,“经验、知识、技艺”等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要素,人正是这些要素的承载者。
近年来,我省在加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提升保护传承水平等方面,尤其是在培育非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不断发力。2024年,实施全省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双百计划”,其中在保定市举办了“百位非遗工坊带头人能力提升”活动,140 多名传承人参加。“百项传统工艺项目品质培优”活动推出300余件(套)贴合现代生活的创新作品,并举办了河北省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双百计划”成果展。其他方面的保护扶持举措列举如下:
1. 完善名录体系。继续做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工作,鼓励中青年传承人进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对非遗传承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引导和督促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我省王发礼、姚希呐、刘海民等39名传承人入选,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民俗等类别。截至目前,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188人,总人数居全国第四。
2. 提供资金支持。落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资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政策扶持机制,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3. 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传承人群研修高校、企业、机构,选派省内传统工艺传承人进入高校进行研修研习。依托省内高校,组织省内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开展技术研究。
4. 提供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传统工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工艺企业融资发展。联合银行开展“非遗贷”,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传统工艺企业的投融资支持与服务。
5. 鼓励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成立非遗传承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传统工艺的体验、传习、宣传等活动。
6. 开展非遗工坊建设:印发《河北省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文件,以非遗工坊建设为重点,开展“百位非遗工坊带头人能力提升”和“百项传统工艺项目品质培优”工作,培育非遗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研究、吸收您的意见建议,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 完善政策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推动本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平台建设,将认定管理、人才培养等内容纳入平台管理。
2. 加强人才培养。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工作方案,遴选公布研培基地。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相关社会组织、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省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完善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健全职称评定和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3. 支持大师创作。设立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优先支持安排创作项目,为带徒授艺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大师传授技艺、培养传承人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参加公益活动。
4. 促进产业发展。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将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工艺美术项目列入目录重点支持。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建设,在规划、立项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引导企业和从业人员利用科技新成果开展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搭建交流、交易平台,支持举办或参加国内外交流、展销等活动。打造多个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区域品牌,评选工艺美术大师。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实施品牌扶持计划。支持为非遗传承人、大师提供提升技能艺能的机会,开展大师工作室认定,鼓励与企业、院校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