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92号提案的答复

2024-06-03 00:00 

杨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河北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高质量推进我省文物保护工作。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打文物违法行为

我省高度重视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13年,省政府出台《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2021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4月,省文物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省高法、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石家庄海关等六部门印发《河北省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持续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善防范打击文物犯罪联合工作机制,强化专项打击,提升安全防范能力,遏制文物违法犯罪活动。

二、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有序推进保护传承

针对分布广、范围大、构成复杂的长城、大运河、革命文物等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印发《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河北省长城保护规划、革命文物片区规划正在编制中。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督促指导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需要,科学谋划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提出合理、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保护文物及周边环境风貌,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依据。目前,完成或正在编制的文物保护规划有79项。

组织编制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专项规划,深入挖掘我省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明确保护措施,确定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总体格局。目前,体系规划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正在进一步完善。同时,全省12座历史文化名城和232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全部编制完成保护规划。

三、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保障

中央设立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省级财政设立省级文物保护资金,用于文物修复、保护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2021年以来,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746个,拨付资金14.86亿元,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314个,资金10.76亿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432个,资金4.1亿元。自2012年起,省级财政设立抢救性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累计拨付10.751亿元。井陉、蔚县、沙河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用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

2021年9月和2022年10月先后印发《关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激励效果初见成效。

四、 持续挖掘文化价值,做好教育宣传

加强与中国文物报、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集团等主流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宣传推介“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推出“跟着文物游河北”河北文博探秘系列视频等特色活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省博物馆推出原创展览,加强展览交流,打造社会教育品牌,充分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河北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宣传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中小学校深入推进文物保护教育“3+1+N”全科覆盖,即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构建独具河北特色的文物保护教育体系。

五、 建立数字化档案,赋能文化遗存保护

完成“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平台”建设,通过高清照片、展示视频、VR全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完成了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共计987处。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全方位提取基础数据、管理数据、现状数据,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档案,为后续研究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大程度保证文物安全。

积极推进省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部纳入动态监管。组织开展历史建筑测绘建档。截至目前,90.52%的历史建筑已完成测绘建档工作。

六、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河北文物保护水平

积极争取、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担任尼泊尔加德满都社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修复项目管理单位,是河北古建维修史上首个参与的国家级对外项目,为世界文化遗产风貌再现贡献了“河北力量”。近期,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即将与德国海德堡科学院开启合作,联合调研河北石刻佛经,以期在合作中加强交流,共同梳理、研究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案例,引进德国已有成熟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提升我省相关技术操作和学术研究水平。

七、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河北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落实财政资金投入,优化资金支持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开展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实践活动,推动活化利用、活态传承,继续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不断提升我省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