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091号建议的答复

2024-06-03 12:00 

崔雪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乡村戏曲文化舞台丰富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日益完善。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新时期推动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质量强省、县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实绩考核和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指标体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开展督导考核,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完备。近年来,河北省文旅厅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标提质攻坚行动为抓手,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效推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据调查,目前全省共建有图书馆180个、文化馆1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86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目前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65%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个一”标准,为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多彩。2018年以来连续7年将文化惠民有关工作列入河北省委省政府20项民生工程,着力推动资金、政策、项目向农村倾斜。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扩展。常年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彩色周末”“乡村村晚”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举办“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展演”等文化节庆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2024年,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明确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为文化惠民民生工程项目内容,全年组织开展“六进”、“遇见艺术”演出、示范性“村晚”、主题活动融合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免费惠民演出2万场以上,明确提出惠民演出向乡村倾斜,要依托传统节庆、纪念日、农闲时节等节点开展演出,加大演出频次,采用流动舞台车、文艺小分队等方式,将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四)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工作。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省文旅厅积极推动戏曲进乡村等专项,涵养基层戏曲生态,培养新一代青少年戏曲观众,推动戏曲艺术在乡村可持续发展。连续多年开展戏曲进乡村项目,持续实施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对送戏曲下乡提出明确要求,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送戏下乡、对濒危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以演出为核心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仅2023年,全省共开展送戏曲下乡23265场,惠及群众850余万人次。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现代戏、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引导广大戏曲工作者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丰富剧目创作,推动精品上演。继续发挥各类展演展示平台和创作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二是持续开展戏曲下乡惠民演出活动。深入实施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民生工程,把戏曲作为重要演出内容,同时搭建戏曲艺术传播的平台,在“乡村村晚”等舞台上为戏曲艺术提供展示载体。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戏曲公益性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等活动,扩大戏曲传播力、影响力。指导各地创新传播渠道,整合用好各类媒体特别是抖音等移动端社交平台,放大宣传声量、增强传播力,让更多群众了解、参与戏曲艺术。加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教育部门、文联(剧协)组织和社会力量的联动协作,形成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合力,共同为戏曲传承发展注入动力。

三是深化培育乡村文化志愿者工作。探索在全省各行政村培育、招募文化志愿者,各级文化馆对乡村文化志愿者开展戏曲技能、活动组织培训等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志愿者综合技能;用好乡村文化志愿者力量,辅导和培训本村群众戏曲爱好者,推广戏曲文化,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组织开展戏曲折子戏演出等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