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结果: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保定市白石山景区达到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标准,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是指积极推动文明旅游、在引导旅游者和组织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文明行为等方面具有示范性的提供旅游相关服务的单位,包括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文博场馆等。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划分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和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和管理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严格遴选、动态管理”的原则,成熟一批、评定一批。据了解,各地“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完成情况已经分别纳入全国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指标测评体系。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积极有序推进,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对创建申报评定工作进行部署。通过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全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工作的通知》,制定《河北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管理办法》,明确了评定组织、申报条件、评定程序、创建要求、管理与监督机制等内容。严格规范评定,组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专家库,并对入库专家开展评定业务知识培训,依据评定细则和管理办法,公开公平公正组织开展评定检查工作。
按照“自愿申报、初审推荐、省级复审、现场检查、评议公示、命名授牌”的程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评定专家对各市推荐的候选单位进行了材料审核、实地检查、综合评议,在确定28家单位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基础上,择优推荐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保定市白石山景区申报并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评定,并将创建评定作为提升文明旅游工作水平的有效抓手,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互鉴互促,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营造文明诚信的行业氛围,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升,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为助推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营造了文明发展环境。
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风采: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和皇家寺庙建筑群,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作为文明的实践者和参与者,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数措并举,让文明走进景区的每个角落。近年来,为加强景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增强游客文明意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建立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文明旅游工作常态机制,大力提升景区文明程度,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结合景区实际,创建了“七级责任”管理体系助力景区文明旅游水平提升,明确各级领导以及每名职工的职责范围,实现管理体系网格化全覆盖。
为不断提升景区文明旅游水平,组织党员干部职工1340人次深入景区一线常态化开展文明宣传、旅游咨询、文明劝导、秩序维护、义务讲解等志愿服务,积极发挥景区志愿者文明旅游引导员作用,提醒游客文明旅游,与游客共同维护温馨、舒心的景区旅游环境。
为实现景区环境和形象的双提升,按照国家5A级景区相关标准,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了近500个与景区环境相协调的仿古垃圾箱,做到垃圾落箱、有序分类。景区按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A级旅游厕所的规定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相应等级的规定,完成了景区20座旅游厕所的新建和改扩建,切实保障了景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为完善景区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多功能综合游客中心,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为游客提供旅游资源介绍、景区门票、机票、火车票代理服务、区域交通信息、医疗服务等相关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景区开展优质服务“笑脸行动”活动,规范工作人员文明服务行为,下大力扭转景区不文明风气,展示景区文明诚信窗口形象。景区每年利用旅游淡季时间,组织开展礼仪服务、职业道德、旅游知识、安全教育等主题培训活动。
文明的意义是传承,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文明的含义,自觉作出文明的行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通过建立文明旅游督导员制度,从景区工作人员、社会志愿者和旅行社等社会不同层面公开征集聘用文明旅游督导员参与到景区文明旅游工作中,形成景区文明旅游督导检查报告,在提升和改善景区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勇敢向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说不,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文明带来的深刻改变。无论是旅游服务者还是游客,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希望未来的我们成为文明世界的优秀参与者,让文明从文字变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风采:
保定涞源白石山景区
白石山位于河北保定涞源县城南15公里,景区面积54平方公里,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最高峰佛光顶海拔2096米,雄踞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拥有我国独一无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和万亩红桦林,被誉为“北方奇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和河北省诚信文明示范景区。
近年来,白石山为进一步推动景区高质量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文明旅游创建行动贯穿始终,持之以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深化制度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宣传引导、创新实践活动将文明旅游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白石山将文明旅游纳入河北省首部大型风景名胜区地方性法规《保定市白石山景区管理条例》中,建立了文明旅游长效机制,细化任务103项,投入资金近百万元,整改问题176项,开展常态化职业素养与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旅游标准化管理培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投资15亿元进行全方位生态设施升级,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数字化监控系统、智慧化售检票系统。培养了一批被誉为“蜘蛛侠”的环卫人员,通过科学分类、定点投放,实施“垃圾积分”政策,引导游客自觉将垃圾带下山,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环保处理。
依托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成果,开创了“一人一物一标准,一岗一事一流程”的局面,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和“自下而上”的投诉体系,实施“首问责任制”“先行赔付制”,严格规范诚信经营行为,扎实推进放心消费行动。设立志愿服务站11个,文明引导岗36个,180名流动文明督导员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文明游览引导、文明用餐宣导和文明服务督导,实现了游客投诉处理率100%,投诉处理满意度100%,市场调研游客满意度95%的服务目标。通过举办登山健身大会、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白石山生命科学大会等活动,展示景区文明新颜值,倡导健康生活新理念,并获得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利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积极组织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活动20余次,制作科普读物20余万份,向公众发放16万份。景区内的涞源抗战展览馆,使游客通过红色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了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政企共建、校企共建活动,与政府共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在创城行动中走进公园、社区、工厂、农村讲好涞源故事,开展“文明旅游,不负美景”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都是文明天使、处处都是文明阵地、事事都是文明行动”的良好氛围,多次参与异地交换志愿服务,将白石山的文明之风吹向各个角落,把其他地方的文明旅游先进工作经验带回景区,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白石山带动周边社区共享发展成果,直接解决17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退伍军人75人,间接带动就业13000余人,将各类售卖摊位以经营权转移的方式分配给周边村集体,景区和社区双向奔赴,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典范,加速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白石山景区总经理赵强表示:“文明旅游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永远都在路上,我们不为检查而创建,而是将对白石山的热爱注入日常工作中,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下一步,白石山景区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继续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凝聚力量,焕发全员的热情与激情,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