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1599号建议的答复

2023-05-12 17:16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陈凤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制定《河北省太行山保护条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行山区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函同意《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太行山绵延400余公里,是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性意义的重要山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太行精神重要发祥地。太行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还蕴含着民俗、红色、饮食、民俗、技艺、曲艺、建筑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条件。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太行山地区旅游开发和利用。  

一、 推动实现太行山生态资源价值,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区。一是抓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建设。规划建设太行山自然保护地,拓展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等功能,打造太行山中药材种植带和特色农业园区,培养壮大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落实《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和《河北省太行山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35年)》等高位规划,打造石岗连泉农旅产业走廊、赤水湾太行民俗小镇、娲皇宫国际露营地,形成了功能互补、品质优质的景村发展集群。二是打造实践“两山”理论的全国样板。发挥旅游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优势,做好生态优势转化文章,以发展生态旅游为路径,全力培育新业态、开发新产品,形成了平山西柏坡、阜平天生桥、涞源白石山、塞罕坝等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片区,“金山银山,看看平山”、塞罕坝“绿色银行”、京西百渡、涉县太行红河谷等真正让“两山”理论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培树生态旅游品牌。紧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乡村绿色化、乡村景区化,持续开展乡村旅游“百村示范、千村创建”行动,打造了被总书记誉为“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的塞罕坝、“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奋斗过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等一批绿色经典。通过生态优化与环境治理,催生了泜河公园、戴河生态园、响堂生态谷、太行红河谷、易水湖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新产品,使“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变成了新景区、新景点。滹沱河生态走廊,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太行山高速公路建成“扶贫路、致富路、旅游路、发展路”要求,高标准推进太行山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体系化建设太行山高速旅游交通标识牌,2016年以来,各地以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共新建风景道、绿道5500多公里,重点打造了滹沱河生态走廊、石家庄井陉太行天路、邯郸南洺河生态走廊、北洺河生态河谷等旅游风景道,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支持200多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购物店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完成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2018年以来,全省共建设旅游厕所5262座,其中乡村旅游点厕所1519座,构建了以厕所为代表的“便捷乐享”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优化乡村旅游环境。

三、 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一是推出旅游精品主题线路。大力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游河北”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推出特色主题线路,策划推出太行山水人家、长城文化老家等乡村旅游品牌线路,推出“太行抗战之旅”等五大红色文化线路。发布了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落,发布河北乡村旅游线路宝典,推出“河北乡村游”小程序,与“乐游冀”一部手机游实现对接。在美团平台推出“冀乡有礼”聚合页面,推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与农业银行合作联合举办了线上线下省内特色旅游农副产品展销活动。持续举办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围绕乡村民俗题材征集作品,推动创意设计了一批特色农品、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制品等文创产品,持续激发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活力。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举办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线上直播和视频点播达1.4亿余次,总阅读量突破7亿次。成功举办2021全国旅行商大会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推广活动,“万里长城 雄冠河北”主题宣传活动获评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连续举办“大美燕赵•冀忆乡情”河北乡村旅游线上推广发布活动,携手20家媒体与品牌推广合作伙伴,重点推介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组织了“河北邀约—2021全国旅行商大会暨河北旅游精品线路发布活动”,全面展示了河北乡村旅游的特色亮点和丰富内容。指导乡村旅游重点村加强文旅产业项目谋划,在省旅发大会、北京文博会等平台宣传推介乡村文旅项目。

四、 突出太行山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优秀文化产品。一是打造红色文化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统筹指导全省文艺院团红色主题文艺创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先后推出了评剧《相期吾少年》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挂云山》、河北梆子《保定红二师》《歌唱祖国》、豫剧《郭隆真》等十余部红色革命主题剧目。二是打造特色文化产品。2021年,先后组织创排了扶贫题材的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情景歌舞剧《太行赞歌—阜平脱贫之路》。其中,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聚焦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创排大型情景歌舞剧《太行赞歌—阜平脱贫之路》,彰显了脱贫攻坚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

五、 培育五大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引领乡村旅游优质化发展。一是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目前,在全省打造了230个全国或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在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中向燕山-太行山地区倾斜,重点培育了包括武安市楼上戏曲小镇、易县恋乡太行水镇、蔚县暖泉古镇等民俗文化依托型,阜平骆驼湾小院、保定大激店民宿等民宿带动型,涞源县白石口村等生态资源依托型,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沙河市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等田园观光休闲型,易县田岗知行艺术村、永年区王边溪谷画家村等文化创意带动型五大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二是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标杆。涞水野三坡、易县狼牙山、阜平顾家台村骆驼湾村、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先后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择优向文旅部推荐骆驼湾村参加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备选村落评选。太行山地区已经成为我省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成为增加地区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六、 培育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人才队伍。一是加快全省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每年开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系列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走出去与引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分类型、分区域、多渠道、多形式”订单式精准培训服务,重点培训各市和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县文旅部门主要负责人,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在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以及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与民宿经营户、特色技艺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以及各类乡村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二是遴选一批乡村旅游带头人。在全省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遴选工作,2019年以来共评选58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和骨干带动作用的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旅游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我省太行山区共涉及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5个设区市27个县(市、区),总面积3.82万平方公里,太行山保护涉及发改、宣传、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中医药等多个部门,跨地跨部门合作的经验还需逐步积累,马上立法的条件还不太成熟,建议先以意见的形式出台一个文件,待跨地区跨部门合作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制定《河北省太行山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