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蕙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河北戏曲‘像音像集萃工程’录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省是戏曲大省,多年来,我厅高度重视戏曲传承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要求,通过完善政策、强化基础、培育人才、加强演出宣传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地方戏曲振兴。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了《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管理办法》,将戏曲传承发展纳入《河北省文化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开展戏曲传承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将戏曲演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计划,安排政府购买经费用于戏曲演出、人才培养、资料编写等;今年以来,为丰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精神内涵,我厅开展了“遇见艺术”系列活动,重点安排传统戏曲走进景区、商圈、广场等公共空间,通过政策引领,全省各级形成了重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重点业务建设,夯实戏曲传承发展基础。深入开展了戏曲普查和院团调研,2021年和2023年我省分别开展了国有文艺院团和基层院团、“百姓戏班”“乡土剧团”调研活动,进一步了解了我省戏曲院团和戏曲艺术人才的现状;注重传统剧目传承保护。扶持传统复排剧目整理,依托省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近三年组织复排优秀传统剧目8部;组织编纂国家出版局重点出版项目《河北梆子传统剧目大典》,整理收纳了430多部河北梆子优秀传统剧目;近年来,共扶持剧本43部,先后创排了近百部戏剧作品,高质量戏曲作品不断涌现。
三是加强戏曲人才培养,优化人才质量结构。充分发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我省戏曲专业人才教育基地作用,在加强专业戏曲院校培养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戏曲院团吸收团带学员;通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加强人才培养,河北梆子音乐人才培养、武戏人才培养、京剧奚派人才培养等十余个戏曲类人才培养项目在河北落地,培养提升戏曲专业人才200余人;优化提升人才结构。一批中坚表演人才、一批本科青年优秀演员、一批青少年新秀逐步形成梯队人才结构,承前继后在河北的戏曲舞台上绽放光彩。先后有40余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和戏曲优秀人才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戏”项目。
四是全面加强演出和宣传推广,搭建戏曲传承发展平台。开展戏曲惠民演出,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和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积极组织实施省直文艺院团惠民演出季、基层戏曲院团演出、濒危剧种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打造品牌演出活动。评剧艺术节、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已升级为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以及河北省戏剧节均已成为汇聚地方戏曲艺术,展示戏曲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为支持传统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实施开展了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以抢救整理改编优秀传统戏为主,兼及优秀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对促进戏曲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包括彭蕙蘅、许荷英、刘凤岭、吴桂云、邱瑞德、罗会芹、王红在内的多位梅花奖演员均入选了该工程,部分已完成了个人代表性剧目的录制。对于您的建议,我们将组织专家开展研究论证。下一步,我厅将继续用好既有财政资金,支持包括戏曲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