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1524号建议的答复

2023-05-12 17:06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王荣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成立京津冀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联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明显,三地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存在着深厚渊源和密切联系。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文化协同发展和非遗保护工作,在北京、天津、两地共同努力下,加强三地文化沟通协调,强化重点任务落实,开展了一系列举措。

一、 搭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框架。2014年,同北京、天津文旅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强调三地共同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演艺、非遗保护、文化金融等领域加强沟通与对接。2016年2月,同北京市文旅部门共同颁发了《关于推进京冀两地文化协同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两地文化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及要求。2016年5月,三地文化厅局在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从人才交流学习、培训提升、联合培养、基础建设、成果展示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二、 布局京津冀非遗保护协同发展机制。以联盟的形式,明确各方责任分工,助力非遗保护工作。2015年,石家庄艺术学校、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在北京签署“京津冀艺术职业学院(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成立京津冀艺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针对京津冀戏剧、曲艺、舞蹈、美术、传统工艺等开展人才培养,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2016年,由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支持,北京市演出公司、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河北演艺集团发起,京津冀各大剧场、艺术团体、演艺经纪公司等80多家相关演艺机构,共同成立“京津冀演艺联盟”,统筹三地演艺资源,每年组织京津冀传统剧目展演等活动,为三地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交流提供了优质平台。

三、 开展京津冀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省文旅厅积极组织我省传承人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活动。在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开展传统舞蹈、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各类别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学员涉及京津冀及全国各地。

四、 举办多种形式非遗展演展示交流活动。我省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整合优势资源为重点,以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为抓手,先打造和推出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长城脚下话非遗、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等一系列非遗展示活动,促进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资源共享、全面合作、深度交流和整体提高。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结合您提出的建设京津冀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联盟相关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三地联席制度。省文旅厅将携手北京、天津文旅部门,系统研究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整体规划,对接专项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非遗传承人才协同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地。同时,认真谋划,加强各方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以三地高校和非遗传承传播基地为基础,积极推动京津冀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联盟平台的建立,努力实现非遗资源与人才的共建共享,形成合作共赢新机制。二是继续举办我省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依托河北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举办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优化教学科目和培训内容,在培养技艺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全面提升非遗传人综合艺术素养、研发、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增加京津冀三地特色非遗相关学科内容,提高三地参培传承人员比例。三是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和专业建设。在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同事会同省教育厅积极与京津地区高校对接交流,在非遗传承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搭建京津冀非遗交流展示平台,继续做好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等展示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