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董子文化打造成河北重要文化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衡水是董仲舒的故乡,绵延2000余年,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开枝散叶、传承发展。今天的衡水,能够成为文化大市、教育名城,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承与弘扬。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已成为河北宝贵的文化遗产。省文化和旅游厅和衡水市政府高度重视董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一、 加强顶层规划,深入挖掘董子文化新时代思想价值。衡水学院依托董子文化全面拉动国学教育,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研究机构的健全为深入挖掘董子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衡水学院学报》开设“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刊登高水平董学研究论文300余篇,成为中国董学研究的风向标。学报连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董学专栏多次评为全国社科期刊名栏称号,被教育部、中宣部等领导誉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栏目”“专栏建设的标杆”。出版《董仲舒文集》《董仲舒研究文库》等文献,填补董仲舒研究的空白。2022年3月23日,衡水学院董子学院申报的“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月13日,衡水学院召开“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发展规划研讨会,7月4日,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二、 实施项目建设,打造“董子故里·儒乡衡水”文旅品牌。结合衡水市旅发大会,深入挖掘董子故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董仲舒求学、研读、讲学等遗迹遗存和文化脉络,融古于今,打造“董子故里·儒乡衡水”文旅新品牌。市级层面做综合展示,市博物馆和园博园历史文化博览馆都将董子文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展现;县级以董子活动地为半径,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的重点挖掘。景县精心打造董子故里文化旅游园区,建立广川学宫、董子故居、董氏宗祠等;枣强县建设了董仲舒文化博物馆、董仲舒文史馆、大原书院和董子公园,构建董子文化旅游景观体系;故城县着力建设以董学村为核心的儒学教化研学园地,以董仲舒相关典故命名园内建筑、业态,如:春晖广场、序志门、弈秋广场、纯美门、下帷学坛、明知门、繁露学宫等。全市统筹建设“五纵三横”道路,将景县、枣强、故城三县董子活动区域串联,形成市县结合、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董子文化旅游带。同时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全力打造“国际儒学文化研学交流基地、董子学说研究教育传播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董仲舒生平及学说展示基地”,擦亮衡水儒乡文化名片。
三、 坚持多措并举,加大董子文化线上线下宣传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线上”“线下”齐出动,持续加大宣传力度。2021年春节期间,衡水市图书馆举办“董子文化拜大年”线上活动,围绕董仲舒生平事迹、核心思想、金句箴言、地位影响等,分系列举办讲座系统解读,广受好评。景县、枣强县、故城县、冀州区等成立多个董子文化活动协会和组织,挂牌“河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研究基地”,开办国学讲座、儒学堂、董子文化大讲堂160多场,深层次挖掘、全方位展示董子文化独特魅力。全市开展儒学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军营”七进活动,董子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积极谋划董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深层次、多角度挖掘董子文化内涵,更好的诠释、继承和弘扬董子文化,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事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