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河北段文化带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倪岳峰书记、王正谱省长多次听取汇报、赴大运河沿线地区实地调研,对推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六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在省发改委的牵头统筹下,省直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沿线5市1区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协同联动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11个省直部门、沿线5市和雄安新区为成员的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沿线市县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调度,形成了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对标国家规划,编制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旅融合发展、土地利用、交通体系建设6个专项规划和景观风貌规划,形成了“1+6+1”规划体系,并配套出台了7个实施方案,为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撑。二是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统筹推进文化遗产整体性、预防性保护,2022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是大运河沿线第二个出台相关法规的省份。建立健全分级分类保护档案,公布了74处省级大运河遗产名录,大名府故城遗址等考古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河道治理初见成效。北运河廊坊段与通州段2021年6月同步实现旅游通航、2022年6月实现互联互通;南运河2022年4月实现全线通水,沧州市区段13.7公里实现旅游通航,大运河通水通航近期目标如期实现。四是生态修复效果明显。积极推动大运河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组织省市县三级按月对大运河河北段23个地表水断面(含9个国考断面)开展监测,与全省水质状况一并按月通报。加快推进大运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对大运河沿线各类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开展排查整治,推动企业加快清洁设备改造。五是文旅融合持续深化。累计争取和安排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7695万元,推动大运河沿线旅游产品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大运河沿线旅游风景道、交通标识、营地、驿站等自助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依托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支持大运河文艺作品创作,推出了《大运河文萃》等系列丛书、《大运河上》等戏剧作品。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省发改委的统筹下,积极发挥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发挥我厅职能作用,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持续实施数字化记录工程,指导吴桥县申报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继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指导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等国家重点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培育高水平旅游目的地。继续加强文艺创作,结合河北地名文化探源工程,系统梳理大运河有关历史文化脉络。持续打造提升一批大运河主题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办好第十九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通过宣传推介活动和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运河文化旅游魅力,不断扩大大运河文旅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