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创新文化消费场景的提案(0617号)”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品质,促进文化消费提档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工信厅、省商务厅共同举办“鑫达杯”第四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提升文创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全省发放文化惠民卡28万张、文化惠民券312万张,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万余场。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举办非遗会客厅、非遗过大年、非遗购物节等传承活动。在衡水武强举办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活动,发布了《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及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和5个“100”名单,举行了重点片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项目推介活动与项目签约仪式,启动了“乡村后备箱”工程。在衡水举办了2023年文化进景区专题活动,组织开展“文化进景区—文化和旅游新需求新供给”对接活动,推动省内重点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等与演艺机构、非遗企业、餐饮企业等单位现场对接、加强合作,推动各地利用好文化资源要素,引进文化产品服务,推出更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
省商务厅制定印发《2023年河北省“居民消费提振年”活动方案方案》,在全省开展“居民消费提振年”活动,围绕汽车、家电、餐饮、步行街、老字号、夜经济、电商等8大主题板块,组织全省14个市(区)和全省重点商贸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消费促进活动。谋划推出“步行街节目单”(111个)促销活动,发挥步行街消费引领作用。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将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丰富文化消费业态,培育文化消费理念,引导文化消费行为,持续提升文化消费的聚集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是积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消费新动能。创新举办第五届全省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建立“河北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录”,积极拓展文创商品开发。深入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推动文化演艺进景区、文创产品进景区、非遗传承进景区、餐饮美食进景区、节庆活动进景区、文体赛事进景区、创意设施进景区、文化志愿服务进景区等重点工作。面向城乡居民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券)200万张以上。推动曲阳县国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办好长城脚下话非遗、河北非遗购物节、“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展演展示等活动。
二是全面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持续深化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休闲街区建设,发挥文化消费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开展“遇见·艺术”城市文化空间拓展活动,用艺术形式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让城市成为艺术点亮生活的体验地,让城市成为不同人群的消费聚集区。结合“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第十九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全国民族器乐展演、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京津冀河北梆子青年演员群英会等6大主题活动,开展创意策划,建立“主客共享、深度体验”艺术走进城市角落的新模式,将戏曲、杂技、戏剧等精彩片段融入城市街区、商超、公园等地,形成人流、消费流、资金流,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网红打卡地。
三是提升河北餐饮美誉度和知名度。省商务厅将于2023年7月在石家庄市举办2023中国(河北)餐饮产业博览会,组织19项国家级高水平餐饮产业论坛和活动,打造中国北方高端餐饮产业平台。组织餐饮企业开展特色餐饮门店、品牌菜品、预制菜品等板块,促进线上餐饮消费。开展“河北十大必吃榜”评选活动,发布河北美景美食地图。统筹财政、金融机构、商贸企业等资金,聚焦汽车、家电、餐饮、住宿、文旅、体育等领域,银行配套发放消费券,放大促消费活动效应,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旅游+餐饮”消费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