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34号提案的答复

2023-05-12 16:14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张志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促进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后,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在抓好全系统疫情防控的同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特点和优势,以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带动力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为路径,以乡村旅游培训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目前,全省共有2500多个村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或农家乐12000多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43个,带动就业78万人。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乡村旅游优质化发展。制定《关于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管理办法》《全省精品民宿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完成《河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及《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为乡村旅游精准定位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联合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研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河北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疫后乡村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全省深入推进乡村绿色化、乡村景区化,持续开展乡村旅游“百村示范、千村创建”行动,带动2500个村、78万名群众参与,打造了被总书记誉为“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的塞罕坝、“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奋斗过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等一批绿色经典。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经验”,张家口市德胜村、保定市恋乡·太行水镇先后入选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发展了一批特色样版村落,民俗文化依托型,如恋乡太行水镇、暖泉古镇、王硇村。民宿带动型,阜平骆驼湾小院、武安王坡民宿、竞秀大激店村晴耕雨读民宿。生态资源依托型,如平山李家庄。田园观光休闲型,如迁西的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文创创意带动型,如武强音乐小镇、馆陶粮画小镇。

三是塑造品牌形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增速。持续开展“大美燕赵•冀忆乡情”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推出太行山水人家、长城文化老家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线路,发布推广亲子研学、康养度假、户外拓展、观光旅拍、民俗体验5大主题100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冀忆乡居·百佳特色精品民宿”,打造“河北乡村游”小程序,培育了“冀忆乡居”“冀忆乡味”“冀忆乡礼”“冀忆乡俗”“冀忆乡景”等乡村特色品牌。通过“乐游冀”小程序、美团河北文旅品牌馆“冀乡有礼”专题网页,全面展示我省乡村旅游新产品,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借助央级、省级媒体平台、进行全网宣推, 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组织举办“微游河北·乐享身边的美”、“青春之约·河北青年研学旅游”等宣传推广活动,发布“微游河北·乐享身边的美”百条线路册。开展“小镇故事多”系列专题片推广活动,通过视频“微纪录”的形式深度挖掘文旅小镇主题特色、创建路径、发展成果、成功经验等,树立行业标杆,同时,面向大众游客展示小镇的多元旅游业态及发展中的小故事,带动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提升。

四是实施精品民宿培育工程,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开展民宿摸底调查工作,实施精品民宿培育计划,从全省遴选100家“冀忆乡居”精品民宿创建单位作为年度重点培育扶持的对象,全方位提升民宿创意设计、功能业态、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发展模式和综合效益。邀请省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和专家建立精品民宿发展帮扶团队及网上帮扶平台,实施精准匹配“登门帮扶”。组织举办全省乡村精品民宿培育提升分享交流活动,搭建扶持引导、学习交流平台。为全省民宿高质量发展破解难题、赋能提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开展“线上+线下”服务质量专题培训,培育一批优秀的民宿运营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冀忆乡居”2022年河北省乡村精品民宿发展优秀案例发布活动,充分挖掘展示全省乡村民宿发展成果,示范引领全省民宿高质量发展。

五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每年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创新开展“分类型、分区域、多渠道、多形式”订单式精准培训服务,采取“理论与实践、走出去与引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依托“河北文化和旅游网络学院”“冀旅学堂”双平台,推出“云课堂”对接省外知名专家录制55门专业课程。线下组织乡村旅游“送教上门”系列培训及省外专题学习培训。近年来培训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县文旅部门主要负责人,乡村旅游重点村所在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和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以及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与民宿经营户、特色技艺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以及各类乡村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达10000余人。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提案中提出的“打造特色旅游”“塑造新鲜时尚的旅游体验”等对策思路,非常有利于后疫情时代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为核心,全面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行动。编制《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与集聚区建设指南》,以游客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购物店、环卫设施、旅游路、休息设施等八大服务设施为重点,提出服务设施的建设规范和设计示例。加大对标准化示范村或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推进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指导乡村旅游景区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充电桩、导览解说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二是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片区。引导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似、产品业态互补、公共配套集聚的乡村旅游地,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营销,形成主题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集聚区,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点状”向“片区化”发展。聚焦“两核五翼”重点区域,推动休闲农业聚集布局,“两核”即环京津雄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打造综合性高品质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五翼”即太行山一燕山、大运河一沱河、坝上草原沿渤海、京张奥运走廊等沿线,开发观光农业、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亲子研学、健康养生等业态。丰富集聚区内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开发具有本地乡村特色的体验性项目,重点开发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民宿、乡村景区、乡村度假区、乡村旅游风景道、农家乐、休闲农庄、自驾游营地、乡村节庆活动等不同类型的产品,支持打造乡村微度假、传统村落体验、自然生态休闲等主题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

三是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继续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五个100”的评定和培育工作,推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和示范样板。选择区域内基础好、潜力大、文化产业特色明显的省级试点县,加大培育创建力度,择优推荐国家级试点县,力争让河北成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试验区和先行区。

四是打造河北特色精品民宿。开展乡村精品民宿提升计划,遴选“冀忆乡居”精品民宿创建单位,整合省内外知名企业和专家建立帮扶团队,开展“登门帮扶”,有效提升民宿创意设计、功能业态、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发展模式和综合效益,培育一批乡村民宿示范标杆。引导乡村民宿集群化发展,优化乡村民宿布局,重点打造北戴河、滦平-兴隆、京西百渡、草原天路等旅游民宿集群。创新“冀忆乡居”住宿业态,培育以精品民宿、乡村客栈、乡村野奢、乡村露营、自驾车营地、康养乡居等为重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宿产品,积极对接省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结合医养健康产业,探索“康养民宿”发展模式,满足游客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丰富乡村旅游住宿体验。

五是强化乡村旅游宣传引导。谋划实施美丽休闲乡村媒体行活动,围绕农时季节和重点节假日,以“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为主题,邀请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官微、交通946、广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开展组团式、沉浸体验式参观,以新闻采风、小视频、游记、专题纪录片、网红打卡、主题展览等方式向社会各界推介河北省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向社会各界宣传河北休闲农业,挖掘我省休闲农业的独特魅力。

六是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实施“人才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机制,构建省市县三级人才培训体系,开展乡村旅游人才万人培训行动。采取“线上与线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线上依托“河北文化和旅游网络学院”、“冀旅学堂”小程序推出“云课堂”;线下开展送教上门、重点村指导、现场教学等订单式精准培训服务,全面提升培训效能,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策划、管理、经营能力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构建适应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