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 主要工作
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897.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5%(省统计局未发布我省2021年文化产业数据)。我省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2.68%、12.54%、54.78%,以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在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文旅系统增加值合计为220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根据2022年5月份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河北省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全国排名13位、生产力指数全国排名13位,影响力指数全国排名23位,驱动力指数全国排名13位。
(一)重点规划政策陆续出台。2019-2022年,我厅研究制定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2020年全省文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示范基地评定规范》《关于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推进“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文体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行动计划》《河北省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方案》《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示范基地评定规范》《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划,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积极推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2022年制定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2025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签署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新浪、腾讯分别签署了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行业专家政策解读、主题演讲和路演推介增进了产业交流、促进了项目对接。积极推动承接京津疏解项目建设。重点承接京津投资的疏解项目共有五个,分别是永清云裳小镇、大厂国京戏剧文化交流中心东区项目、域见未来文化生活体验中心项目、定州京津冀演艺产业基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联合京津发布了京津冀精品旅游线路。指导保定市依托文旅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举办京雄保文化和旅游项目发布会。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下发了《河北省冰雪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指导推动冰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崇礼富龙四季街区等2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第四届全省文创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开发推出奥运主题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推进张家口太子城冰雪小镇、崇礼区太舞四季文化旅游度假区等8个冰雪项目建设,赤城海陀小镇旅游度假区、沽源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桥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
(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抓好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项目建设,推动4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省重点文旅项目、42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省级重点项目、27个大运河文旅融合项目、69个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7.36亿元。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制定《2022年项目投资工作推进方案》和《实施方案》,建立推进项目工作机制。截至9月底,全省641个文旅项目总投资54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17亿元。实行项目包联机制,对154个重点项目进行包联,建立省市县项目包联机制。每个季度集中组织项目包联实地走访,10月底前集中开展“送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厅领导带头,统筹各市县对文旅项目做到包联全覆盖。已协调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了手续办理、贷款融资、项目对接、运营管理、疫情防控等5个方面64个相关问题。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线上推介了6批7领域175个项目。在“河北省投资促进平台”线上常态化宣传推介400余个文旅项目。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178批次,共推动38个项目签约,招商引资293亿元,另有78个意向签约项目正在推进洽谈合作。
(四)助企纾困成效显著。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全省文旅企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多举措帮助文化企业渡过难关。制定出台各项政策。连续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全省文旅企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关于金融支持河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支持旅行社纾困发展的措施》等支持政策,帮助文化和旅游企业及项目妥善应对疫情影响。制定专项帮扶政策,加大帮扶力度。研究制定专项政策。起草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作为省委省政府稳定经济运行“1+20”政策体系之一印发全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迅速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的通知》,系统梳理“1+20”政策中适用文化和旅游企业的53条政策,发放至文旅企业。加强政策宣贯。制定《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明白卡和政策落实台账、市场主体台账,联合河北日报、长城网等媒体加大政策宣传,确保企业弄懂政策、享受政策。积极协调税务部门、省人社厅推动税收减免、社保缓缴等普惠政策落地,会同省人社厅制定了告知承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开展金融帮扶。会同省建行、农行、省信用联社、省工行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措施,推出一系列适合文旅行业的金融产品。在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我是文旅型企业”板块,推荐6000余家文旅企业加入平台数据库,指导文旅企业与平台65家金融企业进行线上常态化对接,进一步提高文旅企业融资便利性。会同省信用联社在崇礼区设立“大好文旅支行”,面向京津市场推出“冰雪之约”联名信用卡、“大好时贷”系列文旅全产业链信贷产品。
(五)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重点对接央企争取支持,指导保定市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1总部1平台2基地2中心”及“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赴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国动漫集团拜访对接。9月21日,我厅分别与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东方演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中国动漫集团赴怀来、廊坊对接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立招商引资文旅企业信息库,系统梳理了央企及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文旅投资企业137家。梳理了全省重点招商项目300个,设计制作了《项目招商手册》和“招商项目地图”。 与深圳招商实战平台合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线上推介了7批7个领域182个项目。依托“河北省投资促进平台”,线上常态化宣传推介438个文旅项目。依托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举办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暨京雄保文化和旅游项目发布会,推出总投资1396亿元的40个融资项目,8个精品项目达成签约合作。
(六)园区基地规范有序发展。为促进产业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形成创建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的园区基地发展格局。2020年组织园区基地开展自查,对辖区内2004年以来各级命名的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试验园区、创建单位开展自评、自查活动,结合发现的问题,强弱项、补短板,加强园区基地的管理。开展摸底调查,对明显退步,保障不力的园区基地,撤销其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命名,避免“空壳园区”、“僵尸园区”现象。开展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的验收。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园区和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唐山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河北漳河经济开发区、石家庄桥西区“众创梦工厂”、沧州文化大厦文化产业园4个文化产业园验收成为第二批省级文旅产业示范园区。
二、 下一步工作
2023年,我省文旅产业工作将树牢开放思维、系统思维和市场化思维,夯实“稳”的基础,着力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扭住项目投资建设和招商引资稳当前、增后劲。成立全省文旅行业项目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对上积极争取文旅部支持,横向与省直部门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对下省市县三级联动发力,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聚焦“五带”建设,超前谋划2023年产业项目568个,总投资381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01亿元。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紧盯中国旅游集团、中青旅、正威国际、华侨城集团等137家央企、世界500强等龙头文旅企业,建立重点投资企业库,整合优质文旅资源,开展小团组精准招商;依托“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第七届省旅发大会、廊坊中国国际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带开展专题招商;依托深圳招商实战等平台,面向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常态化开展线上招商、以商招商,引入战略投资,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二是聚焦“四服”稳主体。深入推进“服务市场、服务企业家、服务创业者、服务消费者”行动,实施企业上市和旅游景区援助扶持专项行动、银企对接服务主体系列活动,强化与人社、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联动,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融资支持,加快推动行业加快复苏发展。三是提振消费扩内需。持续举办“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宣传营销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创新举办非遗购物节、文创大赛,面向城乡居民发放200余万张文旅惠民卡(券),联合省建行、河北银联等推出景区门票、加油券等优惠,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推动唐山南湖、衡水湖、正定古城等创建5A级景区,推动中国马镇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四是创建品牌强动能。开展河北旅游名县创建行动,建设国家级试点示范载体,培树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5个“100”工程,在文旅部指导下高规格召开现场会,推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以及特色村镇、示范单位、实践基地、重点项目、典型案例,谋实太行山民宿、乐器、童车等产业项目,打通县域特色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让河北成为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试验区和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