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故郡遗址’考古发掘并加大投入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加大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工作资金投入
故郡遗址文化内涵属鲜虞—中山国文化,城址、居址、墓地共存,遗存面貌具有明显的北方族群特色,同时又深受华夏系统文化深刻影响,是北方戎狄族群华夏化历史进程的体现,多项考古发现填补了空白。省文物局始终高度重视故郡遗址的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对接国家文物局争取支持,自2015年始,该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从未中断,2023年度考古发掘也已有序启动。同时,大力支持故郡遗址保护与研究,批复同意行唐故郡东周时期二号车马坑三号车实验室考古、行唐故郡遗址骨质文物处置保护项目、行唐故郡遗址数字化保护项目、行唐故郡遗址二号车马坑五号车辆复原复制等多个项目,累计争取省级以上资金860万元。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支持行唐故郡的考古工作,积极对接国家文物局和省财政厅,对符合条件的考古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二、 关于加快推进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
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发掘已连续开展8年,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中,2021年整理出版《车出中山:行唐故郡考古发现》。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督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加快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全力推进《河北行唐故郡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15-2020》获“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进度,协调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多学科考古成果转化,尽快公开出版《行唐故郡2015-2020考古报告》,为后续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 关于开展平山、灵寿、行唐中山国文化一体化研究
中山国文化研究是考古学界的学术热点和十分关注的课题,也是我省考古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山灵寿故城、行唐故郡遗址、灵寿西木佛墓地、北故邑城址等多个遗址都先后开展过考古工作,为中山国文化区域一体化研究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正在实施的《河北行唐故郡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2015-2020》项目,在推进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也对灵寿等区域的中山文化遗址开展专项考古调查勘探工作。2021年,省文物局组织对平山县中山古城西门阙进行全面勘探,准确掌握了西门阙遗址结构布局。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支持中山国考古学研究工作,支持开展文化一体化研究,协调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加强与平山、灵寿、行唐等地区文物行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并积极对接有关部门,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