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大运河河北段整体保存完整,遗址类型齐全,原生态景观风貌样态真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倪岳峰书记、王正谱省长多次赴大运河沿线市县调研检查,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在省发改委的牵头推动下,我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沿线市县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目前,我省构建形成了具有鲜明河北特色、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有机衔接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6+1+1”(即1个实施规划、6个专项规划、1个景观风貌规划、1个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省级规划体系,为大运河沿线地区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规划遵循和政策支撑。
二是文化遗产有效保护。2022年6月1号正式出台并施行《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填补了大运河法治保护的立法空白,为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建立健全分级分类保护档案,公布了74处省级大运河遗产名录,大名府故城遗址等考古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河道治理初见成效。北运河廊坊段与通州段2021年6月同步实现旅游通航、2022年6月实现互联互通;南运河2022年4月实现全线通水,大运河通水通航近期目标如期实现。南运河沧州市中心城区段13.7公里河道2022年9月1日实现旅游通航,再现“一船明月过沧州”盛景。
四是持续推动文旅融合。指导衡水湖、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推动大运河沿线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开展智慧景区示范点创建评定工作,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景区、衡水湖景区被列为智慧景区示范点创建单位。指导馆陶县积极开展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第四届文创大赛研发文创产品,开发运河景泰蓝笔筒、中幡书签等运河特色文创。通过深圳招商实战平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推介包括廊坊市运河文旅小镇项目等65个文旅产业项目。
五是文艺创作和大运河文化传播。讲述运河故事,在打磨提升第十二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拉纤的汉子》的基础上,策划构思以世界文化遗产“华家口夯土险工”为素材的河北梆子现代戏《华家口》。创排红色题材评剧小戏《笸箩渡》、复排大型新编河北梆子《白洋淀雁翎队》。指导沧州杂技团、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创排杂技节目《龙跃神州·中幡》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节目奖。举办“融合·共享”2022河北省大运河美术精品展。
六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依托北京西站、河北航空、《河北旅游》杂志等播放郑口挑水坝、华家口夯土险工、刘老人百年梨园景区等大运河沿线景区、景点文旅宣传片。在央视《朝闻天下》、网易、今日头条等开展沧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组织开展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河北海外推广周,举办“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河北段)精品图片展”,宣传展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非遗文化。组织沧州、衡水、邢台、雄安新区等地文旅部门参加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展示我省大运河沿线文旅资源和产品。以“非遗购物节”为载体,通过“非遗云展厅”“非遗云展演”“非遗云课堂”“非遗云展销”“云享非遗美食”等线上平台,推介运河沿线非遗项目。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发挥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发挥我厅职能作用,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持续实施数字化记录工程,指导吴桥县申报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继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指导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等国家重点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培育高水平旅游目的地。继续加强文艺创作,结合河北地名文化探源工程,系统梳理大运河有关历史文化脉络。持续打造提升一批大运河主题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办好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通过宣传推介活动和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大运河文化旅游魅力,不断扩大大运河文旅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