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河北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 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新突破。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演艺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雄安新区文化和旅游开局良好,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支持雄安新区文化体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服务冬奥打响冰雪旅游品牌,圆满完成冬奥住宿保障和冬奥文化活动任务。高质量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张家口)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强力推进,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颁布实施《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
二、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十三五”时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4项、“群星奖”2项。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6项考古发现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02个县区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成功打造非遗会客厅、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品牌。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全覆盖。
三、 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壮大。我省西洋管弦乐器生产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形成了曲阳石雕、京作红木、童车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24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等挂牌上市。金音集团、古城香业等成为全国行业领军企业。成功举办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
四、 旅游产品供给实现量质齐升。河北入选全国8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北戴河等7个县(市、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增创5家5A级景区,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0家。4座城市创建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6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网络。建成全省文旅智慧平台“乐游冀”,实现“一部手机游河北”。创新举办“1+13”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覆盖126个县(市、区),打造推出京西百渡、秦皇山海等一批新品牌。
五、 文化和旅游影响力显著提升。河北文旅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万里长城 雄冠河北”“河北邀约”宣传推广活动连续获评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入境旅游万人客源国和地区增至27个。
围绕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文旅场景,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上水平,推动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文旅力量。
一是全力服务“国之大者”。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引领,持续推进三地文旅领域一体化。深入落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围绕建设雄安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培育引进高新高端文旅项目和业态。着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国样板,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二是系统谋划推进“五带”建设。聚焦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着力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带、渤海滨海旅游带,健全推进机制,确保“五带”建设落地见效。
三是实施燕赵文旅品牌创建行动。精心培育文化和旅游重大平台,依托“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平台,促进重点工作进展。积极开展河北旅游名县创建行动,带动全省旅游业实现跨越提升。
四是深入实施重大文化艺术工程。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创排推出一批体现中国气派、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优秀作品。稳步实施重大文物考古与修缮工程,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高标准完成省政府“民心”工程任务,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五是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实施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工程,全力抓好南湖·开滦旅游景区、衡水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动避暑山庄、山海关、崇礼等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按照全域全季全业的思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深度融入和助推乡村振兴。构建环京津旅游风景道体系。
六是持续深化行业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推进“文旅+、+文旅”,打造多元化新业态产品。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与体育等部门联合实施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积极发展冰雪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