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委员:
您提出的“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 为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我省以试点、示范为引领,探索从供需两端发力,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丰富消费产品、健全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品质,发挥文化和旅游消费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政策。提请省旅游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着力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持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联合省发改委、省体育局制定印发《河北省冰雪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积极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冰雪旅游消费。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文创商品旅游消费品与旅游装备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扩大文创和旅游商品研发消费。推动疫情常态化下文旅产业有序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支持全省文旅企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会同省财政厅等八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河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会同省财政厅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旅行社纾困发展的措施》,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促进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全面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二是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建设,树立文旅消费“新标杆”。指导廊坊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15家)。推动石家庄市、唐山市深入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荐保定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全省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实施系列惠民行动,激发民众消费热情,充分发掘各地优势资源,创新试点模式,采取发放文化惠民卡、举办文化消费季、搭建文化消费平台、公共文化服务积分激励等措施促进文化消费,初步形成了直接补贴消费者、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扩大文化消费有效供给、改善文化消费条件、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试点模式。廊坊文旅消费云平台目前注册用户数达到25.2万人,入驻商家(店铺)2035个,平台订单数已超过5.6万单,总消费金额近1800万元。石家庄市采取发放“文化惠民卡”和“旅游惠民卡”措施提高文旅消费便捷程度,截至目前运营文化惠民卡30000张,发放旅游惠民卡 19932张,实体卡占比70.5%,公众号电子卡占比29.5%。
三是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模式”。积极推动各地现有发展情况良好、文化和旅游业态集聚度高、夜间消费市场活跃的街区、文体商旅综合体、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其中,石家庄市正定古城街区、唐山市南湖景区、秦皇岛市碧螺塔景区、保定市恋乡•太行水镇、承德市鼎盛文化产业园和廊坊市富地文体商旅街区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入选数量为全国最多省市之一。推荐邯郸市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张家口市崇礼区富龙四季小镇等10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夜间文旅活动扎实推动夜游经济,高起点打造了“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实景演出。策划推出以文化为核心、以商业为载体、以旅游为驱动的邯郸广府古城、唐山滦州古城、南湖景区、石家庄正定古城等一批“乐享河北—夜间消费打卡地”,通过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品牌,不断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全面构建文化、旅游、餐饮、购物、休闲、亲子等夜间经济消费链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四是开展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打造文旅消费“新引擎”。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旅游新趋势,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引领旅游消费新趋势。会同省发改委,联合制定了《河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评分细则(试行)》,命名了15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荐承德金龙旅游休闲街区、培仁历史文化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旅游休闲街区打造旅游品牌、丰富业态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加强卫生安全管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旅游休闲需求。
五是丰富产品业态供给,持续优化消费结构。积极推动秦皇岛、廊坊、沧州、唐山市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完善提升了文化消费场所供给结构。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活动,目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全国19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家,省级示范园区(基地)201家。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增强接待服务能力。组织实施了百家重点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478家,其中5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140家。组织实施了“旅游+”战略,推进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支持打造了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
下一步,为进一步激发我省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厅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深化“21世纪承德避暑山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指导“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断提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指导武强国际乐器产业园区、平乡童车文化产业园区等围绕乐器、童车等重点行业建链强链补链,促进公共资源、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打造百亿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开展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复核巡检工作,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引导园区基地提升发展质量。二是着力加强文艺精品生产。推进民族歌剧《雁翎队》、话剧《塞罕长歌》打磨提升。启动2022年“走进太行”美术采风、创作、展览活动,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乡村“春晚”等富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三是着力强化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全国样板。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指导沧州做好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指导吴桥县创建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区。指导各地博物馆打造新型文化业态,丰富文化消费供给。四是着力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面向广大城乡居民发放文化惠民卡(券)工作;开展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店、休闲购物街区创建、申报、评定工作;开展“百县千品”文创旅游商品巡礼活动,推出一批网红休闲购物商店和街区;深入推进“创意进景区”“创意下乡”工作,积极推进文创和旅游商品进景区、机场、服务区等。五是着力开展品牌宣传推广。积极指导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开展“百城百区”文旅消费季活动,在旅游消费商圈、景区乐园、美食街、酒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通过景区门票优惠、消费打折等方式激活文化消费活力。依托京畿福地乐享河北总品牌,打造重大主题品牌活动,谋划长城、太行、冬奥等重大文旅品牌的宣传活动。借助冬奥会、冬残奥会影响力,积极引进冰雪游乐项目,打造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大力开展冰雪旅游普及推广,充分挖掘冰雪旅游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