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70号提案的答复

2022-06-22 16:02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钱丽霞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关注,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专门进行了认真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 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省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旅游的工作部署,发展成果丰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8月,因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发展变化快,我省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七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2017年9月,在秦皇岛市高规格召开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全域旅游已成全省旅游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经过“十三五”时期诸多创新实践,各地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逐步强化,旅游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全域宣传营销力度不断加强,市场监管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了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创建格局,全域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全新模式、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一)全域旅游创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部署,在全国率先制定《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编制《河北省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规划》,出台《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形成省市县三级同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由于对旅游业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发展变化快,河北被列为全国首批7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并获得国家奖励资金5000万元,我省17个市县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3个市县列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截至“十三五”末, 北戴河区、易县、平山县等7个县(市、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迁安、张北、滦平等两批14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跻身全域旅游发展和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第一梯队。

(二)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形成。围绕“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要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载体,以旅发大会平台为抓手,集中打造环首都休闲旅游度假圈、雄安新区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冰雪运动休闲胜地、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区、山地休闲度假区、坝上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区、现代乡村休闲度假区等全域旅游重点片区,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在全省形成“一圈带动、两翼齐飞、五区支撑”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

(三)全域旅游发展潜能持续释放。通过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坚持区域联动、业态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推动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大幅提升,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全省旅游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9 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313.36亿元,分别是 “十二五”末的2.1倍和2.7倍。全域旅游在推动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同时,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带动居民脱贫致富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日益突出,成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强劲动力。

二、 存在问题

虽然我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标国家创建的标准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普遍缺乏具有示范意义的做法或模式。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不仅要按照标准创建,更要求在创建过程中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但目前各创建单位在这方面普遍做的不足,对现有亮点工作或典型做法缺乏总结和提炼,部分市县在创建过程中缺乏体现地方特色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

二是旅游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多地安全设施、餐饮场所、停车场等建设标准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不协调,“厕所革命”需继续深化,“最后一公里”旅游交通瓶颈亟待突破,智慧旅游发展滞后,整体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比较低下。

三是旅游核心吸引力和品牌产品供给不足。目前多地旅游核心吸引力不足、产品雷同,高等级精品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品牌建设薄弱,传统景区急需向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冰雪运动、文化创意、康养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发展不足。

三、 抢抓“十四五”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省旅游发展面临一系列新形势,全域旅游发展将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着眼新机遇、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一是重大战略叠加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雄安新区提速建设、冬奥效应持续显现,以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太行山旅游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二是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契机。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旅游需求将加速升级、境外旅游消费将持续回流,为全域旅游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三是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入更加深入的新阶段,将更加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元素,加速文化产品的旅游化,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

四是创新驱动的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应用将带来产品形态、体验方式、消费模式、营销手段等全方位革新,将不断增强全域旅游发展活力和动力。

四、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省将在全面总结全域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系列部署要求,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灵魂,以新思路、新举措,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持续深入推进“党政统筹”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域旅游发展的土地保障、金融支持、资金奖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支持等优惠政策措施,力争使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二是用好旅发大会平台。借助旅发大会平台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实现跨区域整合和突破性发展,高站位谋划旅游产品,高标准打造精品工程,打造一批全域型旅游示范片区,助力打响更多全域旅游品牌。

三是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持续创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重点培育提升高等级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产品,满足百姓需求。

四是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城乡生活品质,创新旅游富民惠民举措,让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