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65号提案的答复

2022-06-22 16:02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张纬东委员:

您提出的“挖掘我省传统文化资源,以文旅龙头企业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专门进行了认真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 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挖掘全省传统文化资源,重点培育大型文旅骨干企业,推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以文旅龙头企业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依托传统文化资源,聚焦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亿元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乃至百亿级集群。

1. 百亿级集群“顶天立地”。以武强、肃宁、饶阳为代表的乐器文化产业集群,生产企业200多家,西洋管弦乐器生产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民族乐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曲阳县石雕文化产业集群,雕刻企业3000余家,辐射带动10个乡镇12万人,产值150亿元。以大城、青县、涞水为代表的京作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企业4400多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2. 50亿级集群“震天动地”。以曲周、平乡为代表的童车产业集群,集聚童车生产企业2000多家,年销售收入达90多亿元。以沙河为代表的艺术玻璃产业集群,文化创意及玻璃艺术刻绘企业291家,年产值55亿元。

3. 亿元级集群“铺天盖地”。衡水内画从业人员已超过4万多人,年销售额超10亿元。宁晋工笔画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产值突破5亿元。雄安新区从事雄州仿古石雕生产加工的厂家87个,年产值达3.5亿元。蔚县剪纸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畅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收入2亿多元。

(二)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搭建平台宣传推介等措施,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重点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全省文化市场主体持续成长壮大。

1.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不断增长。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1324个,同比增长3.2%。涌现了河北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河北多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唐山华普凯帝照明有限公司、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知名企业单位。河北金音集团、承德鼎盛文化投资公司、河北青竹颜料公司等成为全国行业领军企业,乐海乐器、华日青铜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2. 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精英动漫、乐聪网络等一批数字文化企业挂牌上市,精英动漫推出的动画片《叶罗丽》累计播放80亿次,衍生产品叶罗丽娃娃年销售收入近1亿元。铸梦动画获得腾讯、游族网络投资,推出的武侠动画片《墓王之王》全网点播量30多亿次。河北玛雅掌握自主知识产权3D转制技术,为《战狼》《狼图腾》等20多部影视剧提供后期制作服务。

(三)充分发挥非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编绘《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图》《北京冬奥会张家口非遗旅游手册》刊物和线上查询版本,挖掘重点景区、景点周边非遗资源情况,策划精品非遗旅游线路。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优势,丰富传播手段。

(四)加强智慧服务,“一部手机游河北”平台上线运行。为进一步提高智慧服务水平,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建设了“一部手机游河北”(乐游冀)平台,该平台以“省市统筹、同步推进”的模式进行建设,共建设6大模块,28个子模块、66项服务类别,提供全省文旅资源内容查询、景区预约、门票购买、酒店预订、旅游投诉、公共服务设施导航等一条龙移动端服务,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个性化需求。

(五)构建“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网。太行高速公路实现通车,大大提高了太行山沿线主要旅游目的的可进入性;省内外高铁和航线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依托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打造了太行山旅游高速、石家庄滹沱河生态走廊、张家口草原天路、承德“国家1号风景大道”等一批精品旅游风景大道。全省共建设、提升风景道绿道54条,新建、改建旅游公路3600多公里、风景道2000多公里、绿道1600多公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1000余个,构筑了“高速连通域外、快速直达景区、环线串联景点”的高效便捷路网,极大改善提升了道路交通环境,初步形成了东西纵横、南北交错、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格局。

(六)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产业新引擎、新亮点不断涌现。文化旅游加快融合,着力打造长城、大运河等世界级文化旅游片区,推出金山岭、清西陵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文创演艺、非遗项目等文化进景区活动成效明显。城乡休闲旅游快速发展,成功推出太行水镇、中国马镇等一批精品特色小镇,打造了正定古城、唐山南湖等一批城市休闲旅游精品。

二、 今后工作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省旅游发展面临一系列新形势,全域旅游发展将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着眼新机遇、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一)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大力培育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和大型文化集团,重点支持具有综合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推进重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文化领域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

(二)持续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通过对非遗开展资源普查、项目申报等系统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非遗内涵,进一步凸显非遗的地域性、独特性,增强非遗旅游的吸引力。统筹推进重点区域的非遗资源挖掘整理与阐释,培育非遗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全省“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非遗传播品牌,借助旅游景区,积极推动非遗融入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环节。

(三)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河北。持续做好一部手机游河北(乐游冀)平台的运营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平台功能拓展与优化、丰富智慧旅游内容生产、精细数据监测与分析、强化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依托微信小程序、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移动端应用形式,为游客提供集“资源展示、信息查询、预约预订、导航导览、娱乐互动、在线商城”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

(四)积极推进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对外衔接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交通体系,对内建成全省绿色、便捷、高效、畅通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借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简化“三地四场”24小时直接过境程序,形成世界级航空机场群,提升全省旅游航空保障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优化省内航线网络结构,推进重点旅游区、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通用机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布局,以首都放射高速公路网、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青银、青兰、青吕高速为主轴,构建高速公路旅游大通道体系;推进全省重大旅游项目、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连通主要干线公路。

(五)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企业品牌。坚持旅游集团引领发展、中型企业专业化经营、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本地特色品牌的大型旅游集团。鼓励通过跨界投资,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升级,打造优质“旅游+”和“+旅游”企业品牌。积极培育一批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运营商、文旅融合综合服务商、乡村旅游开发运营商、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旅游演艺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综合服务商、旅游小镇综合投资运营商、旅游景区升级投资运营商、在线旅行商等高质量的河北旅游名企。推动打造一批优质的旅游投资商、旅游发展商、旅游运营商、旅游服务商等河北旅游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