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数字有声公共图书馆建设 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数字图书馆网络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大幅提升,有声阅读等服务方式不断涌现,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亮点纷呈,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一、 工作开展情况
(一)公共图书馆建设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等政策文件,各市相继制定出台配套文件,形成推动公共图书馆建设政策体系框架。“十四五”以来,适应新时期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制发《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从完善设施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数字化服务、加强人才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和目标任务,制定免费开放等服务实施标准,为推动公共图书馆达标提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指引。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不断健全。2019年制发《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任务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为期2年的公共文化领域改革任务攻坚行动,推动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效发挥县级总馆中枢作用,通过分馆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80个,县级图书馆分馆1280个。“十四五”期间,对全省公共图书馆进行达标普查,全面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在此基础上,制发《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要求各地对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以及新版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要求省级馆每周不低于64小时,市级馆每周不低于60小时,县级馆每周不低于56小时,并按照《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有关规定,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针对新时期群众文化体验方式、消费方式变化,特别是疫情期间,远程服务、在线体验、在线消费需求激增的特点,全省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服务,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建设燕赵长城、跟着毛公畅读诗经、红色主题文献等一批数字资源,创新数字文化产品服务方式,开展“码上阅读”、“在线诵读”、“听书打卡”等活动。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开发“乐享冀”、“畅游冀”分时预约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公共图书馆进馆“限量、预约、错峰”。
(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稳步推进。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选择城市街区、商区、城乡社区、景区等适宜地址,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全省创新打造近100个融合图书借阅、艺术展览、文化沙龙、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展示、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分馆,推动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提高环境美观性和服务便捷性。
二、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实施标准引领,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提质升级。推动各市、县制定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地方实施标准(服务目录),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规范。压实各级政府责任,持续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提质行动,以质量强省、文明城市创建、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为抓手,对照国家建设标准和评估定级标准,大力推进不达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提质升级;开展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以评促建提升效能。到2025年底力争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上等级馆标准,70%以上的达到二级馆及以上标准。
(二)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工程。优化拓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新型空间,推动全省“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体验空间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鼓励开展错时开放、延时开放和夜间服务;推动公共图书馆拓展阵地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互动式公共阅读活动,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三)突出智慧便捷,统筹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资源,建设完善河北公共文化云,对全省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实现智能化。把握移动互联网规律,建设适合移动在线观演、传播、体验的数字文化产品,丰富河北特色数字资源库。不断完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开展“预约式”“订单式”“菜单式”服务。
(四)着力固本强基,实施公共文化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提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对公共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领导力。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检查,推动各级政府解决图书馆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落实在职培训制度,对全省公共图书馆馆员组织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充实公共文化专家智库图书馆行业专家数量,建立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政策研究和业务咨询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