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671号建议的答复

2022-06-22 16:33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郭玉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提升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文化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政策、惠民工程、重点举措,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 基本情况

(一)坚持政策引领,不断完善协同高效的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制发《关于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省市县均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格督导考核,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内容列入全面深化改革、文明城市测评、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质量强省等考核指标体系,极大地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工作积极性。

(二)坚持达标提质,全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围绕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成功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央部署改革任务攻坚行动。全省建成各级公共图书馆180个、文化馆(群艺馆)18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78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2082个。同时,全省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分别达到117、169个,共建设图书馆分馆839个、文化馆分馆952个、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2000余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三)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服务基层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连续5年将文化惠民列入省委省政府20项民生工程,文化惠民演出超过10万场、惠及群众近亿人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初步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各类数字文化资源达到1800TB以上。秦皇岛、廊坊、沧州、唐山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组织两批20个县(市、区)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65个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示范区标准,约占全省40%,带动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实现大幅跃升。

(四)坚持供需对接,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聚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组织举办一系列专题演出活动。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原则,打造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燕赵群星奖评选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围绕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及河北省“三件大事”等主题,累计创排舞台艺术作品148部、群众文艺作品2万余件,河北梆子《李保国》获文华大奖,评剧小戏《月缺月圆》、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荣获全国“群星奖”,精品创作“河北现象”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二、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以评估定级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在保障基本标准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推动各市县(市、区)制定地方标准或服务目录。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服务标准规范,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标准规范体系。到2025年底,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评估定级普遍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其中70%以上达到二级馆以上标准。

二是以完善基层设施为重点,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闲置校舍等城乡公共服务场所,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街区、社区、商区、景区等地,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活动、轻食餐饮等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到2025年底,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普遍达到评估定级标准,100%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立基层文艺辅导基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筑面积和建设质量全面达标;全省建成示范性“城市书房”“乡村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体验空间500座以上。

三是以打造品牌活动为重点,系统性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时代主题和国家大事,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有力量、有筋骨、有温度的群众文艺精品,创新举办“彩色周末”“燕赵群星奖”“优秀群众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打造知名品牌,发挥引领作用。依托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机制,支持各地设立全民艺术普及月,鼓励举办全民艺术节,广泛开展广场舞展演、大众合唱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是以建立培训考评机制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公共文化单位在职培训制度,编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从业人员能力训练大纲,开展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动。以研讨、培训、交流、跟师学艺等方式,系统开展群众文艺大练兵活动。实施基层文化人才扶持计划,组织各级文化馆依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等建设群众文艺辅导基地,培育一批乡村文化骨干。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学习培训、管理评价、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培育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五是以建设智慧场馆为重点,创新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完善省市县公共文化云平台,推进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中的应用,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智慧化、服务功能智慧化。加强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建设推广,建立具有河北特色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产品库群,建立公共文化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搭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创新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六是以强化主体责任为重点,加快完善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加强立法调研,加快推动出台《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筑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保障基础。继续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质量强省、县城考核、文明城市、人居环境等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更好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