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满足大众出行需求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乡村旅游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1900多个村发展乡村旅游,11300余个精品农家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91个,带动就业59万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15亿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23.5亿元。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引领乡村旅游优质化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制定了制定了《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河北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关于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021年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管理办法》《关于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河北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引领全省乡村旅游优质化发展。
二是打好发展基础,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陕西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编制《河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分析报告》,制定《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为乡村旅游精准定位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是策划线路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大美燕赵•冀忆乡情”河北乡村旅游线上推广发布活动,策划11条乡村旅游精品主题线路,发布了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落,推出“河北乡村游”小程序,与“乐游冀”一部手机游实现对接。围绕农时季节和重点节假日,以“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为主题,推介一批精品景点线路。举办“第四届京津冀(廊坊)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大会”,河北“非遗购物节”暨第九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与美团联合在线推出“冀乡有礼”系列优惠措施,与农业银行联合开展线上兴农商城优惠补贴活动,持续激发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活力。
四是强化典型引领,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标杆。在全省大力培育发展了41个业态产品新、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荐7个村、3个镇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张家口市德胜村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等4个村入选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承德市兴隆县大安峪村、御道口村,邯郸武安市口上村、白沙村、白王庄村登上央视农业农村《遇见民宿》栏目。
五是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推进乡村公益帮扶行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争取中央资金1171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952.5万元,支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争取2067万元中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指导全省农村地区开展广场舞展演、群众大合唱、乡村“村晚”、主题阅读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近万场,1000余万人次参与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广大农村群众发放文化惠民券339万余张,动员近4000家文旅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有效拉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消费。
六是开展扶贫扶智,乡村旅游人才培育增质提效。采取“线上与线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全省开展“分类型、分区域、多渠道、多形式”订单式精准培训服务,培训乡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景区、民宿经营户、特色技艺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以及各类乡村旅游企业从业人员5500余人。
建议中提到的“让乡村休闲旅游充分发挥融合推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等对策思路,为我省乡村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省文旅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顶层设计。在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基础上,建立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及统计信息系统,对乡村旅游数据统计、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企业、乡村民宿等相关信息资料实施动态化科学管理,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时推选乡村旅游经典案例, 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先进经验推广。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县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乡村旅游规划作为乡村旅游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推进乡村旅游点完善乡村旅游规划。
二是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指导各地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精品民宿、娱乐体验、教育研学、体育运动等新业态项目,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等复合型业态模式转变。2022年再评选出3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并择优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对入选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的,在旅游规划、专项资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项目对接等方面予以支持,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标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围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振乡村旅游消费,加快疫后旅游市场复苏,强化乡村旅游资源产品的宣传,推广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创新举措,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和国内成熟网络营销平台宣传推介乡村旅游资源产品、线路。举办“大美燕赵•冀忆乡情”乡村旅游乐享季系列推广活动,指导各市县分季节推出应季乡村旅游产品和“乐享季”系列活动。完善河北乡村游小程序与“乐游冀”一部手机游平台对接,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展示、推广、预定、一体化服务。指导乡村旅游重点村加强文旅产业项目谋划,在省旅发大会、北京文博会等平台宣传推介乡村文旅项目,鼓励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和重点旅游乡村参加省内外大型旅游展会,推动省内外乡村文旅企业交流合作。
四是实施乡村民宿提升计划。开展全省精品民宿发展三年专项行动,建立全省乡村民宿和品牌农家乐信息库,优选100家基础好、潜力大、积极性高的经营户,联合金融机构、规划机构、培训机构,在专项贷款、民宿设计、服务培训方面实施帮扶计划,推出一批民宿发展示范标杆,构建“冀忆乡居”品牌,提高我省民宿供给水平、接待能力、服务品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民宿精品化、集聚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
五是构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落实“人才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建立有效机制,引导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院校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机制,构建“线上与线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省市县村”四级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系列专题培训,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策划、管理、经营能力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构建适应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体系。
六是加强乡村旅游支持力度。探索通过建立农宅合作社开发客栈、民宿等业态激活农村闲置房产。与金融部门合作,研究制定乡村旅游专项贷款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旅游发展资金,加大省市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提升、民宿改造提档、景区化改造提升等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实行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多元合作开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