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让新思想正能量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建文明村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等措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一、 主要做法
(一)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打造河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品牌和活动。深入推进传统文化在乡村普及。研究制定《河北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实施方案》,结合戏曲振兴工程,组织开展送戏曲下乡活动5500多场,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在河北新闻网设立“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云展示”专栏。
(二)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精心组织菜单式、订单式惠民文化项目。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准备菜单式项目、开展订单式服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文艺志愿小分队广泛开展人员聚集少、活动效果好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送春联、送福字、送剪纸、送年画等等,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出《春满龙泉关》《脱贫宣言》《欢天喜地奔小康》《访贫路上》《老戏台》等一大批适合在基层展演展播的优秀文艺作品,先后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演出,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其中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省级重点活动174项、市级重点活动390项,充分展示了我省春节民间民俗文化魅力。
(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动我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全省目前已有156个县(市、区)、1861个乡镇(街道)、25089个村(社区)建成中心、所、站,占比分别为93.4%、83.5%、48.5%。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搭建为民办事平台。推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作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广泛收集农民群众“微心愿”,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组建4.9万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文化、卫生健康等文明实践活动12万场,受益群众1106万人次。
(四)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修订完善印发《河北省文明村镇测评细则(2021年版)》,明确测评标准、内容和方法,有力指导推动各地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截至年底,全省县级文明乡镇1491个、文明村28021个,占比分别为78%、59.1%。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推动各级文明村镇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通过严格规范婚丧嫁娶办事标准流程,使农户户均节约1.2万元左右,降低50%费用,遏制铺张浪费,减轻农民“人情负担”。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实现100%全覆盖。
二、 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质量和服务效能,到2025年底,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评估定级标准,70%以上达到二级站标准;大力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到“五个一”标准;建设5000个群众文艺辅导基地;文化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20万以上。
(二)抓好文化惠民活动。结合迎庆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继续创新实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动,继续把更多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送入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内涵,重点开展河北长城沿线非遗专项普查、省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经典河北故事创作传播工程等工作,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文艺力量。结合我省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层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三)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印发的贯彻中办意见的《若干措施》,实现到2022年底全省各县(市、区)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辖乡镇(街道)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目标。指导推动各地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以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方向、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基本职责、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组织方式、以综合利用阵地资源为基础支撑、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修订完善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评价体系》,对市、县两级组织评估评价工作。征集一批工作案例,选树一批工作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深入试点一线调研指导,适时召开观摩交流活动。
(四)巩固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成果。推动各地按照《河北省文明村镇测评细则(2021年版)》,对标对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推动县级文明村镇加速提质、稳步扩面。持之以恒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乡村文化墙建设纳入省级文明村镇创建内容,在乡风文明一条街绘制乡村文化墙具体生动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日用而不觉。组织省级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五)继续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一是抓好日常下乡服务,针对农村最缺乏的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服务、道路交通饮水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帮扶,大力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加富足、更加幸福。二是谋划省直集中服务活动。党的二十大闭幕以后,积极谋划举办省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送理论下乡、送政策下乡,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全面深入地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任务新部署。通过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让中央和省委精神在基层落地扎根,在农村开花结果,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三是不断完善“三下乡”工作长效机制。坚持集中服务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三下乡”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