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雪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承德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位于“京津唐”1小时生活圈,拥有京津冀亿级大众旅游市场,周末休闲度假市场、避暑康养市场,是世界级城市群核心休闲功能区。近年来,省文旅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乡村旅游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有2100多个村发展乡村旅游,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91个,乡村旅游总收入323.5亿元,接待人数达1.15亿人次。相关工作有: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顶层设计。制定了《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扩大乡村资源产业赋值增值能力,出台了《河北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河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管理办法》《关于金融支持河北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引领全省乡村旅游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标杆。全省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为抓手,三年累计创建45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9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有效引领全省乡村旅游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其中张家口市德胜村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乡村振兴案例。在全省遴选18位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文化和旅游活动带头人,推荐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三是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连续两年举办“大美燕赵•冀忆乡情”河北乡村旅游乐享季推广发布活动,策划了3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连80个旅游扶贫村、109个乡村旅游点,推出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落。推出“河北乡村游”小程序,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全面展示,并与“乐游冀”一部手机游平台实现对接。在美团平台推出“冀乡有礼”聚合页面,推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曝光量达200万次,门票销售30余万张。邀请央视农业农村《遇见民宿》栏目,为承德市兴隆县大安峪村、御道口村,拍摄宣传视频片,在央视频、央视三农矩阵号、央视网等网络平台大力推广。
四是培育乡村旅游专业人才。连续三年开展河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专题培训,包括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线上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线上培训、乡村旅游“送教上门”系列培训等活动,对文旅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干部、村干部、农家乐与民宿经营户、特色技艺传承人等进行专题培训,2021年培训人数达5000余人。
建议中提出的“出台扶持政策”“强力推进以特色民宿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思路,非常有利于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顶层设计。在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河北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分析报告》,制定《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指引》,为乡村旅游精准定位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提供基本遵循。会同公安、消防、卫生健康等部门,制定出台《河北省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旅游民宿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及统计信息系统,对乡村旅游数据统计、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企业、乡村民宿等相关信息资料实施动态化科学管理,推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及时推选乡村旅游经典案例, 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先进经验推广。
二是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精准对接京津市场需求,加快张承坝上地区、大运河沿线地区生态旅游提质,推动太行山-燕山景村联动发展,支持环京津地区开发高品质田园体验、山地运动、文化休闲、乡村养老、第二居所等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推动旅游集聚化发展,打造塞罕坝森林草原旅游区、太行红河谷旅游区等特色旅游片区,推出一批景村联动型乡村旅游目的地。指导支持唐山山里各庄、邯郸楼上村、保定骆驼湾顾家台村等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健全的乡村申报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指导有发展条件的乡村和异地搬迁村利用闲置民居改造民宿客栈和小型度假村,带动餐饮购物、户外运动、文化创意产品和养生养老产品的开发。
三是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指导全省20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规划建设精品民宿、娱乐体验、教育研学、体育运动等新业态项目,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等复合型业态模式转变。2022年再评选出30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并择优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对入选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的,在旅游规划、专项资金、人才培训、宣传推广、项目对接等方面予以支持,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标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四是实施乡村民宿提升计划。开展全省精品民宿发展三年专项行动,建立全省乡村民宿和品牌农家乐信息库,优选100家基础好、潜力大、积极性高的经营户,联合金融机构、规划机构、培训机构,在专项贷款、民宿设计、服务培训方面实施帮扶计划,推出一批民宿发展示范标杆,构建“冀忆乡居”品牌,提高我省民宿供给水平、接待能力、服务品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民宿精品化、集聚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支持承德实施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户带动”工程,开展“盛世100”项目及民宿星级评定工作,加快推动承德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结合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筹办,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指导具备发展条件的乡村逐步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持续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前70%的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五个一”建设标准要求。指导相关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专业文艺院团等单位到新建社区(村)开展送图书、培训、演出等文化下乡活动。
六是加强乡村旅游精准营销。围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主流媒体、新媒体和国内主要OTA平台宣传推介乡村旅游资源产品、线路。举办“乡村好时节”“小镇故事多”等主题化乡村旅游乐享季系列推广活动,指导各市县推出应季乡村旅游产品和“乐享季”系列活动。完善河北乡村游小程序与“乐游冀”一部手机游平台对接,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展示、推广、预定、一体化服务。指导乡村旅游重点村加强文旅产业项目谋划,在省旅发大会、“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平台宣传推介乡村文旅项目。
七是构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落实“人才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建立有效机制,引导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企业家、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院校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思路,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机制,构建“线上与线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省市县村”四级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系列专题培训,着力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策划、管理、经营能力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构建适应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体系。
八是加强乡村旅游支持力度。探索通过建立农宅合作社开发客栈、民宿等业态激活农村闲置房产。与金融部门合作,研究制定乡村旅游专项贷款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旅游发展资金,加大省市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提升、民宿改造提档、景区化改造提升等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实行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管理模式,采取多元合作开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