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675号提案的答复

2021-09-03 11:01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于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更加刚性、服务更加精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供给保障体系愈加健全。强化政策保障,制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关于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实施方案》《河北省“非遗+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加强组织保障,省、市、县均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初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入落实《河北省公共文化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建立起衔接配套、职责明确的财政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6年至2020年,全省人人均事业费从24.76元增长到47.43元,年均增长17.6%。严格督导考核,2017年以来,每年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内容列入全面深化改革、文明城市测评、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质量建设等考核指标体系,极大地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工作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河北博物院、省图书馆、省群艺馆,承德体育中心、沧州市图书馆以及清河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并相继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176个、文化馆(群艺馆)180个,各类博物馆161个、美术馆2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78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2082个,基本实现了省、市、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中心的“十三五”总体目标。同时,全省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分别达到117、115个,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2000余个,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三、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2018年起连续四年将公共文化服务列入省委省政府20项民生工程,文化惠民演出超过10万场、惠及群众上亿人次。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和项目不断扩展。十三五”期间,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近40万场次,服务群众近2亿人次,全省博物馆共举办展览2500多个,接待观众上亿人次。秦皇岛、廊坊、沧州、唐山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井陉等1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首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正定县等第二批示范区正在抓紧创建,全省65个县(市、区)纳入其中,占全省39%,带动全省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对标中央改革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目标要求,2019年初在全省发起为期两年的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改革任务。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已制定出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并实现动态调整;所有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95%;328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开展总分馆制建设,共建设分馆1600余个。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信息系统、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管理服务系统、智慧图书馆体系、数字文化馆体系初步启动运行,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全省各类数字文化资源达到1800TB以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制定“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规划、标准、规范和政策为契机,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开展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提质升级行动,加快建成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运营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依托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实施,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书吧”“文化服务点”等新型文化体验空间。二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入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实行错时开放、延时开放,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国家示范区和首批省级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文艺创作。聚焦建党一百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筹办冬奥会、长城大运河文化公园、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四是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完善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推进实现各级公共文化云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智慧化、服务功能智慧化,逐步建立管理与服务融合、在场与在线联动、线上与线下互通、信息与资源汇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 

 

                           2021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