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全球格局讲好河北故事,为河北创造传播维度国际竞争力的意见”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按照“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实施八项战略、深化九项改革”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文化和旅游部、我驻外使领馆的支持下,与省台办、省贸促会等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地市密切协作,充分发挥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积极展现河北形象、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工作,增强国际影响,打造品牌、搭建平台、拓展领域,全方位推动我省对外文化交流与旅游宣传推广工作。
“十三五”以来,我厅紧紧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全省中心工作,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对外战略和本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工作为根本,以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向前推进,2016年以来至今,我厅共派出文化艺术团100余组,2000多人次,出访亚、欧、非、美、大洋洲的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来”文化交流和营业性演展项目510多批次,7000多人次,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旅游推介方面,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为契机,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旅发大会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和质量强旅战略,着力营造优质旅游发展环境、市场环境、消费环境,旅游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实现了全面跃升。组织赴境外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20余批次,共邀请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代表和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1000多人次来我省考察踩线。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有力落实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重点国家战略,切实有效的推动了河北的文化和旅游对外开放工作,推广了河北传统文化,提升了河北的国际影响力,增加了国外民众对河北的感知和了解。
一、河北文化旅游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1、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十三五”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服务国家外交大局,高度重视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工作,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重点国家战略,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对外政策和本省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工作为根本,以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开展河北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工作,积极推动河北的文化旅游资源走出去,塑造河北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河北的国际知名度、传播力和影响力,2016年以来,我厅积极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欢乐春节”、“河北文化周”、“河北文化和旅游年”等项目,深化部省对口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中国文化中心活动;引进“一带一路”等国家高雅艺术,在省会举办“河北国际演出季”活动;邀请“一带一路”等国家旅行商来冀考察,参加河北省旅发大会,扩大来冀游客规模和文旅对外开放。一系列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服务了国家和全省外交工作大局,用文旅交流助力国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海外和“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对中国、对河北的感知和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国家捷克、克罗地亚举办的由中外音乐家合作演绎“新春音乐会”活动,组织河北民乐团组与国外交响乐团协作,通过共同排练、同台演绎等方式举办了“欢乐春节”新春音乐会活动,这种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创新交流模式,在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8年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上,被评为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以及在“一带一路”国家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了“百年巧匠木绘专题展”和反映河北人文风情的一系列综艺演出活动后,我省报送文化和旅游部的“泰国——河北文化年”图片图片被选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系列宣传片和图片展主打图片,在北京地铁重要站点,长安街、CBD等区域的户外电子屏、移动电视和国内20个高铁站贵宾休息室以及海外600多家中餐馆数字终端等集中对外宣传。几年来我国驻马耳他、德国、瑞士、希腊、波兰、塞尔维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名古屋等地的使馆和文旅部先后致函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委宣传部和我厅对以创新形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给予高度肯定和表扬。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对我们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收获实效也给予表扬。
2、“欢乐春节·美丽河北”,让世界感受河北文化魅力。“十三五”期间,我厅主动将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纳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国家平台,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升河北文化影响力。先后组派40余批次、1000多人次艺术团组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捷克、克罗地亚、保加利亚、波兰、塞尔维亚、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开展“欢乐春节”、“河北文化周”等系列文旅推广活动,以河北传统节庆和特色文化活动为纽带,加深了国外民众和海外同胞对中国、对河北的感知和了解。随原国家旅游局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奥地利、瑞士、迪拜等地开展“美丽中国”之旅推广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开展河北旅游推介和图片展等主题推广活动,向境外国家和地区宣传展示我省丰富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旅游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扩大境外来冀游客规模。
3、贯彻中央对港澳台工作方针,在对港澳台文旅交流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增强港澳台民众特别是港澳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十三五”期间,我厅积极开展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利用春节契机,借助佛光山对台交流平台,每年组派各种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团组赴台举办“欢乐春节—河北文化月”巡游演出活动;连续多年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派团赴澳门举办“金猪贺岁迎新春、有礼生活庆万家”等“欢乐春节”系列民俗展演活动,通过杂技、民乐、古彩戏法等演出活动,为澳门市民献上真挚的新春祝福;组派魔术团组、河北梆子团组和乐亭皮影团组等艺术团组赴香港举办“欢乐春节”系列活动,通过展演活动,增进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冀港澳台文化交流,为冀港澳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借助旅发大会平台,扩大文旅对外开放。“十三五”期间我厅以旅发大会为平台,邀请境外机构和企业参会,扩大河北文旅合作“朋友圈”,吸引境内外媒体对河北文化和旅游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自2016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省旅发大会,共邀请国际旅游组织、国际旅游联合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俄罗斯旅游发展署、马来西亚旅游部等国际知名旅游组织机构以及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余名旅游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其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原秘书长弗朗西斯科.朗加利、副秘书长左丹.索莫吉、副秘书长祝善忠等高级官员连续三年应邀出席我省旅发大会,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席埃里克.杜卢克连续三年参加省旅法大会,并代表联合会授予我省“国际旅游金星奖”。高质量、广范围境外嘉宾的参会,有助于提升大会的国际化水平、扩大河北文化旅游对外开放,也有助于加强我省同境外文旅业界间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5、创新举办“云上”文化交流活动。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厅密切关注国外疫情和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情况,调整我厅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方式,线上举办“2020港澳‘美丽中国·心睇验’”和“2020台湾“美丽中华”线上推广活动”。此次港澳台系列推广活动是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文旅行业复工复产的相关工作,加快提振港澳同胞赴大陆客源市场,由文旅部港澳台办公室牵头举办的2020美丽中华线上系列推广活动。活动以“美丽中国·心睇验”和“美丽中华”为主题,精选适合港澳台民众的河北“冬奥之旅”旅游主题产品,在北京设主会场,先后分别在香港、澳门台北、高雄设分会场,并分场次在河北、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江苏、福建、海南等省区市设分会场,向港澳台湾旅游业界和媒体重点推介了冬奥及冰雪之旅、陆上丝绸之路之旅、海上丝绸之路之旅。
我厅精心制作的推介片《冬奥之旅 河北篇——邂逅北方最美冬天》运用“主持人虚拟演播室讲述+冬季游河北各个主题推介片”的方式,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广河北文化和旅游资源,讲述河北冬奥冰雪之旅,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荣丽在致辞中表示,河北文化璀璨,风光秀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北有丰富多样的多彩民俗,有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金色文化,有以坝上草原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有以北戴河为代表的蓝色海滨,还有以崇礼滑雪为代表的银色冰雪。河北正敞开怀抱,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热忱欢迎各位朋友来河北体验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欣赏“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一起畅游京畿福地、乐享美丽河北。推介会还介绍了在疫情后,针对港澳市场推出的新产品新优惠政策和安全防疫措施等,推介秉持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务求实效的原则,制定本地疫情后,对港澳台市场的旅游产品优惠政策,景区恢复情况,安全运行防疫措施等内容,在活动中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线路产品,提出有效刺激市场的政策措施,制作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元素多样的高品质主题活动,融入疫情后港澳民众对休闲、康养、体育旅游产品的新需求,为港澳业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精彩难忘的“美丽中华”全新体验之旅,。同时展现河北人民与港澳同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良好意愿,增强海峡两岸同胞文化认同。
6、落实国家对外援助政策,助力国家外交高质量发展。
(1)省古建所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2016年,中国政府同意承担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受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委托,我厅直属单位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担此项工作,计划工期五年。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系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构成要素,在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中损毁严重,根据中国政府和尼泊尔政府签订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同意承担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主要包括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工程、震毁建筑重建、院落排水、文物安全防范工程、文物展示利用工程。2016年11月,受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委托和国家文物局委派,河北省古建所承担了项目管理任务,工期五年。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勘察设计组进行了现场勘察测绘。2017年4月,完成了方案设计并通过尼方审查。2017年8月1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工仪式。施工期间,尼泊尔政府总理奥利、总统班达里先后到施工现场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对整体修复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对中方工作表示感谢。2019年10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将中尼关系提升到面向发展和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我们承担的项目管理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圆满完成援建任务。
(2)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培训杂技人才。中国对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领会议”等重大外交会议上关于对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力资源培训的承诺。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杂技人才培训项目是在文化领域内援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起开始承办对外籍杂技学员培训任务,至今已持续18年举办了17期,涉及亚洲、非洲及拉美等23个国家,人员达439人。培训过程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河北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卫视、山东卫视等国内各大媒体及韩国、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十三五”期间,我省杂技援外培训工作呈现新特点和新超越,来自老挝、柬埔寨、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巴勒斯坦共计105名学员完成培训,结业回国。2017年7月5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首次进京举办了“2016年发展中国家杂技培训班”结业仪式暨汇报演出活动,商务部、文化部、参训国使馆官员、杂技界友好人士以及4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世界发展中国家来华培训官员、记者观看了结业仪式和汇报演出。2018年8月,圆满完成了“2017年发展中国家杂技培训班”的各项工作,该班共计培训4个国家学员35人,培训人数为历届学员人数最高,在沧州市举办了“2017年发展中国家杂技培训班”结业典礼暨 “2018年发展中国家杂技培训班”开班仪式及汇报演出活动。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的对外援助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心,以国际影响和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效益指导工作,赢得了商务部、文化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商务部培训中心将我校列为援外杂技人力资源培训承办指定单位。在做好上级交办的来华多边培训工作的同时,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先后与埃塞俄比亚“非洲梦”杂技艺术学校、老挝国家杂技团建立了杂技教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谋求在合作办学、联合参赛、等多种形式和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走出了我省杂技培训境外延伸和文化传播走出去的历史性的第一步。
二、河北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期间开展对外文旅交流讲好“河北故事”重点工作设想
下一步,我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国际市场需求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努力提高河北旅游产业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水平,推动河北旅游更好“走出去”,切实扩大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同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坚持科学研判、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促进国际旅游市场疫情过后尽快复苏。
1、持续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重大外交战略。积极配合国家活动,服务河北对外工作大局,继续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工作,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继续积极参加国家层面“中国文化年”等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使馆和境外机构合作,视疫情防控情况,线上开展河北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在活动中融入河北文化元素,打造“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国际品牌,树立“美丽河北”整体文化旅游形象,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和燕赵文化影响力,扩展文旅交流的广度。
2、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声音。讲好河北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燕赵文化,就是弘扬中国文化。在河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创作蕴含河北精神的文艺作品,紧抓举办冬奥会、雄安新区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战略机遇期,融入相关文化元素,提高国际关注度,全力打造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精品创作、艺术河北等亮点工作,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优服务,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我厅提前谋划好通过线上活动方式继续举办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活动,创新发展工作,做到有所衔接,有所协调,有所创新,持续不断的向世界人民和港澳台同胞传递春节祝福和良好意愿并讲述好中国故事。邀请主流强势媒体参与讲好河北故事系列活动,并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推广我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宣传河北的文化产品和旅游线路,以媒体等的对外宣传为牵引,推动实现全省各地政府、文化和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整合力量、整体联动、精准营销、让国内外友人更加直观的了解河北,感知河北,体验河北人文之美。
河北善于把自己的故事,自觉地放在体现民族精神的大视野下去审视和把握,在河北故事的讲述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精神,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好故事的精神中,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3、深化部省对口合作,持续打造品牌项目。“十四五”期间将按照文旅部工作要求,做好与新西兰、巴基斯坦等中国文化中心的对口合作工作,视疫情防控情况,通过以线上交流为主的交流方式举办综艺演出、非遗传习、图片展示、摄影比赛、“乐享河北”facebook专页、业界及媒体考察团游河北、旅游分享会等系列文旅推广活动对河北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介。
积极推进我省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建“中国文化中心”;积极推动海外河北旅游推广中心建设。深化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对口合作,并充分发挥中心的阵地作用,吸引主流社会、主流人群和出境业务旅行商、主流媒体参与,实现我省对外文化工作和旅游推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紧抓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冬奥会举办、雄安新区建设等历史机遇期,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冬奥会举办等我省重大战略为中心开展工作,为河北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对外宣传推广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与京津文化、外宣部门合作,合力开展对外交流和宣传活动,紧紧抓住冬奥契机,谋划以2022年冬奥会“冰雪”文化为主题的“美丽河北”国际旅游系列推广活动;积极对接冬奥组委,强化统筹和方案设计,大力推动我省特色文化产品入选冬奥会特许商品和纪念品;邀请国际旅行商赴张家口地区考察精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线路,与我省旅游企业对接洽谈,借助冬奥会扩大我省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带动国际买家向我省输送客源,不断扩大境外来冀游客数量。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积极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和推介活动。做好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境外嘉宾的邀请和大会的境外宣传工作,做好“美丽河北”国际旅游品牌的推广工作。
5、继续打造“一带一路”河北钢铁题材《多瑙河之波》话剧,推动对外开放工作。“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促成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多重交流。2016年4月,河北钢铁集团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收购了塞尔维亚濒临破产的斯梅代雷沃钢厂,让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也使之成为中塞两国合作中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国民心相通的璀璨明珠,更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话剧《多瑙河之波》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题材的国际工业话剧作品。该剧以中国河北钢铁集团收购塞尔维亚钢铁公司为素材展开叙事,以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作为创作视角,突出“中国梦”,将打造成一部表现民族精神、传播民族力量、彰显中塞友谊的作品。
该剧于2019年启动创作。前期我院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新闻报道,翻译了创作所需要的大量外文资料,采访了塞尔维亚在中国的留学生和河钢集团相关领导。 2019年9月,该剧主创赴塞尔维亚采风,到河钢塞钢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并与该剧塞尔维亚的舞美、作曲人员沟通交流了创作想法。今年5月完成剧本初稿创作,11月完成剧本3稿创作,2021年2月完成了4稿的修改打磨。 该剧当前已进入排练前期准备阶段,即刻进入排练,拟定于5月首演。
6、拓展大市场,吸引入境游客群壮大对外文化贸易
扩大入境旅游市场。深化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在海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活动,主办或参与大型国际旅游展会、博览会,策划国际媒体、旅行商考察活动等形式,着力提升入境游客数量、万人客源国数量。以制作多语言版本的河北文化旅游宣品、提升河北旅游资讯网外文版品质、开通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等多种手段,提升河北旅游产品知名度,扩大河北文化影响力。壮大对外文化贸易。发动省内文化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河北名优文化产品走出去,开设线上展馆和销售平台,推动更多文化产品实现从“交流”到“销售”的跨越,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壮大发展。鼓励河北原创艺术精品采用市场化模式运作,使我省优质的文化服务产品活跃在国际演出市场,提升河北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7、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文旅交流大格局。在利用国家大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探索官方文化交流和民间商业性文化合作的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理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统筹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整合全省对外文化资源和力量,形成各地各部门、文化企业、民间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由政府引导,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渠道,鼓励更多有资质和潜力的社会组织、国内企业、法人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承办、自助、投资、捐赠等形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宣传活动,壮大交流主体和市场主体,共同利用国家大交流平台,拓展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渠道,推动河北优企名品“走出去”工作,更好的服务河北的经济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为文化交流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提高对外交流合作的成功率;提高社会赞助和市场运作能力,多渠道筹资,缓解经费压力。借助孔子学院以及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渠道,宣传推介我省文化特色、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孔子学院开设武术、杂技、魔术、太极拳、剪纸、年画、汉字、诗词艺术等相关课程,并培养相关师资;积极承接海外杂技、剪纸等教学任务,组织留学生文化夏令营活动。
8、扩大我省境外宣传推广平台阵地建设。根据我省拓展境外客源市场需要,继续与境外重点旅游企业合作建立河北旅游海外推广中心,作为我省旅游在当地的宣传阵地和平台。此外,依托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河北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使河北文化和旅游走出去,传播开,影响大。
省委宣传部也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做好省内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中央外宣媒体宣传推介河北,党的十九大以来,平均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我省报道1.2万多篇条,广泛传播河北好声音,讲好河北好故事,下一步宣传部还将加强与中央驻冀媒体沟通联系,共同策划选题、主动推荐线索、积极协调服务,努力实现在中央主要媒体和中央外宣媒体报道我省特色亮点工作的稿件数量质量双提升,争取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日报等推出更多河北报道。
2021年 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