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留住乡村记忆、振兴乡村文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的乡村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河北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河北人民历史记忆、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审美情趣、科学理念等深厚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在乡村文化发展中,民俗、戏剧、民间文学、民间美术等非遗项目具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优势。
为了将乡村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支持乡村记忆博物馆、民俗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对于国有博物馆的建设,应根据行政管理权限报当地发展和改革部门纳入规划建设,如果是非国有博物馆,待举办者条件成熟后,省文物局在政策法律法规咨询、开放运营、陈列展览、藏品征集与保护、业务活动开展、备案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是大力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省文物局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工作职责,在技术、资金方面对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展示宣传工作积极给予支持,推动传统村落的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文物部门的专业优势,指导地方文物部门做好传统村落中涉及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推动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三是将非遗融入全域旅游。编绘《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图》《北京冬奥会张家口非遗旅游手册》刊物和线上查询版本,挖掘乡村重点景区、景点周边非遗资源情况,策划精品非遗旅游线路,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游览美景之时,感受与回味其蕴藏的人文情怀,使乡村文化“活”起来。
四是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2021年,我省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根据非遗特点,着重从产业带动、乡风文明两方面来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发挥和挖掘非遗在产业带动、立根塑魂、赓续文脉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文化优势、致富渠道,促进乡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五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行动。开展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普查,制定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质行动方案,开展达标提质行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六是繁荣乡村文化活动。聚焦建党一百周年、迎庆冬奥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抗击疫情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组织举办群众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大众合唱节、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主题性纪念和庆祝活动,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