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历来重视泥河湾遗址群的保护、利用、宣传等工作,多年来,一直支持加大研究、展示和宣传力度,积极指导地方谋划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发掘利用项目,加强推进泥河湾博物馆建设,加大地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协调省级资金,与省教育厅等省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手开展该遗址群的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其宣传教育阵地作用。
一、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取得重大进展
近百年来,经过数代科研工作者接续努力,泥河湾遗址群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泥河湾层成为华北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0余处,成为东亚地区古人类遗存分布最密集、文化序列最完整的地区,构建起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框架;马圈沟遗址考古发现确认了东北亚地区最早人类活动的证据;侯家窑遗址发现珍贵的早期智人化石;于家沟遗址发现华北地区最早的陶片和农业起源的连续遗存。泥河湾正成为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演化研究的热点和经典地区。
二、大力推进科研基地馆舍建设
(一)泥河湾研究中心即将全面启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和河北省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省文物局全力推进,继泥河湾博物馆建成开馆之后,泥河湾研究中心建设全面完工。经过近一年的试运行,即将全面启用。该中心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旧石器和古人类考古、科研、科普基地,研究中心启用将全面提升泥河湾遗址的科研、管理、保护和利用水平,为科研、宣传、教育、展示提供更高平台和全方位的服务。
省文物局拟于7月中下旬联合当地政府组织开展“泥河湾发现百年暨泥河湾研究中心揭牌活动”,届时将有各界领导、专家共庆泥河湾发现百年,并为泥河湾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提高泥河湾的知名度,美誉度。
(二)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即将开工建设。泥河湾遗址博物馆是泥河湾的又一大文化建设工程,馆舍选址毗邻泥河湾研究中心,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总投资518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陈列展示用房、文物库房、观众阅览及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省文物局做为建设单位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今年1月,按照许勤省长有关批示,省文物局组织召开了线上泥河湾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凱等5名知名专家,现正在抓紧组织设计方就专家提出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博物馆选址、文物前期勘探、土地划拨、可研报告(代项目建议书)评审等前期工作完备,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三、加大宣传教育传播推介力度
今年是我国考古百年,更是泥河湾发现100周年,省文物局借助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联合策划一系列宣传传播活动,深度解读,打造泥河湾新形象。
(一)加强考古学科建设,助力泥河湾考古研究。2016年,我省启动“双一流”建设,将河北师范大学考古学科纳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省政府年均资助500万元,重点用于学科平台、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等建设。成立泥河湾考古研究院,考古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努力将泥河湾旧石器时代考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
(二)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宣传力作。今年初,省文物局与河北日报联合启动《“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倾听燕赵历史蛩音”——河北考古系列报道》,近日拟在河北日报《文化周刊》推出“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发现与发掘”的长篇深度报道,同时制作短视频,增加宣传厚度和效果;近日,我局与燕赵都市报共同推出《博物馆物语》,“泥河湾博物馆”做为其中一馆,讲述泥河湾的故事,讲述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的故事,揭示人类起源的永恒话题。
(三)坚持主题活动教育,唱响“主旋律”。一方面,聚焦校内“引进来”,充分运用校园广播、校报、网络、公众号、宣传文化长廊等平台宣传泥河湾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结合河北省中小学文化研学游项目,加强泥河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育人功能,构建泥河湾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继续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文物 保护主体责任,继续支持泥河湾遗址群考古调查发掘以及博物馆建设,发挥其展示利用作用。积极和国家文物局、省财政厅沟通,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措并举,落实保护资金投入,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发挥泥河湾文化教育作用;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项目,继续做好泥河湾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发挥“泥河湾遗址”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情况,酌情开展公众考古和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泥河湾文化发扬光大。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