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河北当代生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20年底,全省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6项。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49项,居全国第四位,2019年申报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已列入文旅部公示名单待公布。全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990项,其中包括2017年公布的第六批非遗项目142项和2019年公布的第七批非遗项目158项。全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2818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10项。河北省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7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05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127人。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基本理念,注重实践,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河北现代生活。
一是立足于让传承人群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着力提高中国非遗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质量和成效。准确把握传承人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紧扣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基本目标,着力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增强发展后劲。指导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康保二人台的表演剧团进行了整建制培训,并创排扶贫现代剧目《山丹花开》,现已完成首演。成功承办2019年度第五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培训了7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是指导河北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美术学院举办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17期,培训传承人群学员640人。
二是高质量可持续推进传统工艺振兴。着眼于进入现代生活、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着眼于促进就业、改善从业人群生活,“用”字引领,指导非遗传承人群改变创作理念,对作品进行创新提升。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制定了《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并提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奠定了传统工艺振兴的制度基础;制定了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方案、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方案,在全省印发实施,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推荐18项传统工艺项目列入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省共建成传统工艺工作站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405家。
三是充分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充分建立学术支撑。着手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制度,会同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财政厅印发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河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与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文件,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非遗保护理论成果评选活动,评选出获奖作品7篇(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