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河北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20年底,全省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6项。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49项,居全国第四位,2019年申报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已列入文旅部公示名单待公布。全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990项,其中包括2017年公布的第六批非遗项目142项和2019年公布的第七批非遗项目158项。全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2818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10项。
近年来,省文旅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积极构建非遗就业增收和志智双扶的长效工作机制,在精准扶贫中践行职责使命,成为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一是制定政策,提供制度保障。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等多个部门,印发了5个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文件,强化非遗扶贫政策引导。二是加强培训,广泛动员。广泛吸纳群众参与非遗技能培训,提升致富本领,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000余期,培训8.7万余人次。三是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在北京恭王府非遗展、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展、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京津冀非遗联展等活动中,设立非遗扶贫产品销售专区,推广扶贫成果、带动产品销售;成功举办河北非遗购物节,全省参与非遗项目429个,涉及非遗产品4810种,累计销售额4460万元,有力促进非遗扶贫产品的市场销售;加强文旅融合,拓展市场空间,编印了《河北非遗旅游地图》,通过旅游带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销售和非遗旅游消费。四是注重宣传,培树典型。探索出了非遗扶贫“八有”(有场地、有教师、有教材、有记录、有成果展示、有良好氛围、有成效、有收益)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举办了全国“非遗+扶贫”工作现场会,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出席并讲话。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传统工艺工作站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405家,涉及385个非遗项目,带动将近10万人就业,2万余人达到脱贫标准。河北三次在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我省“非遗+扶贫”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作为优秀实践案例在国际推广。省长许勤对“河北非遗购物节”电商扶贫活动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学习强国、新华社、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对河北非遗扶贫工作给予了突出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制定《关于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的方案》,在全省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并从省级试点中择优选取申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试点。
二是按照传统工艺工作站“八有”和非遗工坊“六有”的建设标准,持续推动8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在全省设立500个以上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化非遗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文化优势、致富渠道,促进乡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