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文旅融合 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文旅融合龙头项目,深入开展“文化进景区”“文创进景区”等系列活动,培育出正定古城、金山岭、广府古城等一批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文旅龙头项目,文化资源被进一步激活,旅游产品质量和内涵明显提升,文旅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省旅游业规模和质量全面跃升,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了突出贡献。
民建河北省委积极参政议政,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的建议,对加快我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参考性。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动依法治旅。贯彻落实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支持地方政府出台保障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强化文旅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求旅游行业将法律培训纳入职工必备培训课程,全面提升全行业对旅游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执行力。依法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联合工商、物价、运管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大兴国际机场廊坊片区临空文旅产业聚集区建设,打造国际新型空港文化旅游休闲区。联合京津举办大型系列文旅活动,做好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全力打造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休闲示范区、京保雄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示范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示范区、京承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京西南太行山水文化旅游示范区、沿渤海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六大环京津文旅融合示范区。发挥各类专项资金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
三、加强旅发大会平台建设。借助河北省第六届旅发大会平台,充分挖掘承办地邯郸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加强其保护、展示、利用与产业运作,推出一批富有邯郸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街区和精品文旅线路,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综合体,培育一批与工业、体育、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文化和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邯郸城市影响力和文化品牌竞争力,助推邯郸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
四、整合文化资源深化文旅融合。一是打造文旅融合龙头项目。重点打造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文化,金山岭、老龙头、大境门等长城文化,正定古城、广府古城等历史名城文化,沧州武术城、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民俗文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龙头项目。二是盘活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剪纸、宫灯、年画、内画、皮影、石雕、陶瓷等传统工艺创新发展,深入挖掘蔚县打树花、冀南梨花大鼓、井陉拉花、唐山皮影戏、吴桥杂技等各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为基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活化传承。三是激发文化场馆设施发展活力。向博物馆、展示馆、纪念馆、非遗传习所、科技馆、艺术馆、剧院(场)、实体书店等文化场所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注入旅游元素,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四是加快旅游演艺发展步伐。将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张北草原音乐节、周窝音乐节等影响力大的节庆活动融入旅游活动,打造一批文旅演艺项目,提升文化体验效果。
五、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培养跨区域高端文化人才。做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推荐工作,发挥文化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实施“千名旅游英才计划”,面向重点院校(研究机构)遴选资助旅游相关领域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团队。充分发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对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鼓励通过产教融合、团校合作、校企合作、团带学员等方式,实现产、学、研、演一体化人才培养。
2021年5月25日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号提案的答复
2021-05-31 10:12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