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河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河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近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奋力开拓进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实现全省文化事业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争取中央文化类资金10.9亿元,年均增长2.1个百分点,同时省级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全省文化事业繁荣向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累计创排舞台艺术作品151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138项。河北梆子《李保国》、话剧《塞罕长歌》、歌曲《天下乡亲》、《雪恋》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剧小戏《月缺月圆》、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荣获全国“群星奖”,河北梆子《李保国》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台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省55个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达到国家或省级示范标准,占全省总数三分之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进校园、燕赵少年读书等品牌活动深受欢迎,累计开展“七进”文化惠民演出6万多场、惠及群众6000余万人次,城乡优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新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富有成效。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更加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结构更加合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3项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164项、居全国第五位。
——文化产业快速增长。传统文化业态升级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352家,百亿量级以上产业集群达到4个。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共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试验园区2家、示范基地12家,省级示范园区(基地)188家,培育文化创意类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多家,20多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一批全国行业领军企业或标准制定单位脱颖而出。
——积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支持。2016年以来共争取国家艺术基金9570万元。以2019年为例,全省共29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资金资助扶持。其中,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4个,小型舞台项目3个,传播交流推广项目3个,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3个,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16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坚持以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抓好重大文艺演出和艺术活动、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化发展等为着力点,继续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努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省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5月25日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203号建议的答复
2021-05-31 09:59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