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168号建议的答复

2021-05-31 09:49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陈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非遗+旅游”产业融合提升旅游业文化品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的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和旅游,是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入非遗内容和元素,也将推动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增加游客旅行的体验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文化旅游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而实现非遗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转化,则与开发模式相关。对于不同类别的非遗而言,其与旅游开发的结合形式不尽相同,相关实践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非遗传承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发展非遗旅游。国内目前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类型主要有五种,即开展非遗节事旅游、非遗进驻景区、非遗+活态遗产、建设非遗主题场馆和景区、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与旅游业融合,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遵守尊重文化、保障收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等基本原则。您已提到,目前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产业形态、产品形态开始涌现,但是这些都在探索中,需要政府出台制度来规范和支持、需要企业积极投入力量来实践,最终还是需要市场的声音来检验。我们目前已经开始逐步谋划各项举措在推动这项工作。
       文创进景区工作已列入我厅2021年重点工作。A级景区是我省旅游产业的主力军、旅游接待和消费的重要平台,开展文创进景区,目的就是发挥A级景区平台作用、规模优势,加快文创销售渠道建设,打通文创上下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文创开发和消费潜力,提升规范景区购物品质,促进全省文创购物实现品牌化、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达到拉动全省文旅消费、促进文旅产业疫后复苏发展的目的。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有力推动文创进景区工作,我厅专门安排省级旅游专项资金475万元用于支持景区购物场所改造提升。目前已制定了《工作方案》并于3月份召开了全省文创进景区工作推进会。非遗创意产品进景区是文创进景区的重点内容,将按照《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购物店建设指南》,积极引导优质非遗创意产品进驻“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logo标识的购物店。
       非遗一般都散落在乡村,促进乡村振兴是发展乡村旅游和非遗保护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厅正在谋划《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方案》,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标杆,实施“冀乡美宿”提升计划,开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专题培训,完善提升脱贫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强化乡村旅游资源产品品牌宣传等各项举措,这些都为非遗旅游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关于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的方案》也即将出台,将在全省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重点推动曲阳县传统工艺工作站等建设,指导曲阳县建立200家非遗工坊,力争将曲阳县打造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级试点。
       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是加强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利用的重要举措,指在我省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为创建主体,依托当地重要非遗项目,搭建起传承人、营销企业、设计力量的合作平台,通过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拓展市场、扩大就业,帮助当地培育品牌,通过培育品牌,引入质量控制标准,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和管理走进传统工艺,促进形成有地域特色、能走进国内外市场的系列产品。同时,依托传统工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独特优势,以工作站为平台,下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还可带动低收入人口就业。省级以上传统工艺工作站每年会有专项资金补助,用于对非遗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等的补助,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举措,也是产生非遗创意产品的孵化地。在全省范围内增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建立传统工艺工作站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405个,参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047户、6248人。非遗工坊广泛开展创作、设计、销售等技能培训,线上线下共开展培训6301次、培训人数87038人。这些非遗工坊的带头人和工作人员都将是将来推进非遗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备军和主力军。
       同时,我们还重视培育对非遗传承人自身能力的提升。通过实施传统工艺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为原则,依托国家传承人群研修高校、企业、机构,选派省内传统工艺传承人进入高校进行研修研习,提升文化艺术素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省内高校,组织省内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加强对传承人自身的培育和提升是解决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源头。2019年,我省承办了第五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培训了7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指导河北大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美术学院举办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17期,培训传承人群学员640人。培训内容包括美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商知识、非遗传播技巧、展览展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等,帮助传承人拓展视野、拓宽思路、创新发展。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