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调研,摸清设施底数。通过与县区核实动态数据、科学统计登记等方式,全面掌握全市文化和旅游设施现状,实现各级各类设施“建设情况清楚、设备台账在册、联络机制畅通”。目前,全市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文化广场覆盖率达90%。各旅游服务场所配套的旅游厕所、母婴室、医务室、房车营地等设施逐步完善,建成旅游厕所450个,新建和改造提升旅游标识牌200余块。
二是细指导,反复实地调研。从去年开始共实施了两次调研走访,历时3个月,走访了9个县区各类文化和旅游设施230个。通过实地检查,有肋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县区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实效。
三是抓整改,力促完善提升。有效解决了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功能设施设置不合理、免费开放标识不清楚、不方便群众知晓和参与、专职专业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等集中突出问题,确保达到国家和省相关建设标准。
四是树典型,强化引领垂范。发掘了一批先进典型和示范标杆,包括20个优秀文化站、100个优秀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0个优秀文化广场、50个优秀旅游厕所、10个优秀游客服务中心等,对照标准,全市进行推广。
五是广学习,提升发展水平。多次组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乡村两级文化设施代表、景区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座谈,传达学习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政策要求,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分享经验。筛选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广,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2019年以来,组织观摩学习人员达400余人次。各县区在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作标准的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