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地方文化宣传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大力推动“家乡文化进校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省教育厅将推动优秀地方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家乡文化教育进校园”。将家乡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家乡文化融入主题班会、团课、队课教育,积极利用第二课堂。与中小学综合实践、研学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本地纪念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农林基地、工业园等家乡文化汇集地的观摩见学中,零距离感受家乡文化,厚植爱家爱国情怀;还将各地中小学家乡文化进校园开展情况纳入中小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和学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家乡文化进校园载体,丰富教育内涵,大力推进地方非遗、民乐、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井陉拉花、常山战鼓、乐亭皮影、抚宁吹歌、冀东秧歌、邯郸成语、武安落子、子位吹歌、沧州落子、玉田泥塑、武强年画、磁州窑、二人台等河北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纳入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研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地方文化宣教,与家长协作育人,共同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家乡情、自豪感,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
二、大幅提升河北文旅品牌影响力。构建文旅宣传大格局,同步推进文化传播和旅游推广、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建立起报、台、网、微、端联动,合作媒体和自有平台互通的河北文旅融媒体机制和全省文旅信息员队伍。《遇见河北》宣传片被省委网信办评为“十大创新性作品”。成功举办2019文旅发布、第24届中国北方旅交会等品牌活动,与省文明办、中石油、河北航空等开展跨界联合宣传。举办国际艺术演出季,推进文化惠民,激活文化消费。先后赴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欢乐春节”、“美丽河北”和“河北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文旅推广,举办金山岭长城全球旅行商大会,新设11个海内外河北旅游推广中心。
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机制,完善河北“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品牌体系,与宣传、交通、商务、体育、广电等部门密切协作,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和旅游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省博物院、省图书馆、省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流量优势,开设数字旅游体验展和旅游宣传站,丰富文化场所服务内容,拓展文旅宣传新平台;依托机场、高铁站、冠名飞机列车、12306订票平台等关注度高、流量大的门户型平台加强河北文旅品牌形象宣传。利用北京西客站进展通道灯箱,开展河北旅游形象宣传,并扩大宣传内容范围。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开展灯箱广告宣传。利用与河北航空合作的冠名飞机,与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合作冠名高铁,通过视频、图片、宣传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形象宣传。利用12306开屏等广告资源开展广告精准投放。在第五届省旅发大会期间启动新一季“冬季游河北”活动。加大重点展会参与力度,更好发挥京港澳高铁联盟以及省内区域旅游联盟作用,加大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中远途重点客源市场的营销力度。继续与境外重点旅游企业合作建立河北旅游海外推广中心,作为我省旅游在当地的宣传阵地和平台。推动冀台两地的交流合作,在台湾佛光山举办“中国民间纸艺术暨河北剪纸展”和暑期魔术展演活动。积极参与文旅部“美丽中国”推广行动,依托我驻外使领馆和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河北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持续扩大“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品牌的境外影响力,讲好新时代的河北故事,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
三、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以景区为抓手,深入推进文创产品、非遗项目、文化演艺等“八进”景区工作。出台《关于促进全省文创商品、旅游消费品与旅游装备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评定河北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商店、保定匠心文创商店等10家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店,石家庄北国奥莱小镇、唐山勒泰中心等6家旅游休闲购物街区。高标准举办2019河北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以冰箱贴为突破口,指导各市研发设计冰箱贴系列宣传品,大力推广地方特色文化。
下一步,将启动“百场演出进景区”活动,创作百场演出剧目,深入景区进行展演,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搭建文化和旅游企业合作平台,打造省图书馆分馆、旅游购物精品商店、非遗展演等文化旅游精品,丰富游客文化体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深入挖掘土特农产、民间工艺、特色美食等资源,培育“河北游礼·冀忆乡礼”乡村旅游商品品牌。推出一批文创精品,培育一批文创设计人才,力求使大赛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效益,打造京津冀文化创意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大力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逐步健全非遗保护制度,印发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依据。逐步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唐山皮影戏”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省共有三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蔚县剪纸、丰宁剪纸、唐山皮影戏)。女娲祭典、太昊伏羲祭典被文旅部列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井陉拉花、西河大鼓被文旅部评选为“优秀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组织完成157项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工作。组织完成38项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组织完成14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有效提升河北非遗传播力。“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各类文化活动1600余场氛围浓厚;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六大板块精彩展出吸引7万余人参与体验;2019全国首届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会演活动圆满成功,活动盛况由央视新闻联播频道采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河北省“非遗+扶贫”模式走出百姓脱贫新路》文章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我省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对康保二人台剧团进行整建制培训,复排1—2个传统剧目,创作编排精品剧目,整体提升康保二人台传承人群业务水平,使之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文艺轻骑兵”,为走向全国奠定扎实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沧州)武术与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普遍受益,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非遗资源的富集区、文化特征的鲜明区、人民群众的受益区、非遗保护的示范区。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您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2020年5月8日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89号提案的答复
2020-05-18 15:02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