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515号提案的答复

2020-05-18 14:38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侯四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沧州建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省大运河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也为运河非遗保护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我省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东峰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12月,我省成立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由省发改委牵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在省级层面形成了组织领导和推进体系。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牵头的建设领导小组。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于2017年10月制定了《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方案》,统筹推动河北省大运河非遗保护工作。
       通过对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核心区21个县(市、区)开展非遗资源普查,截至目前共普查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项,省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118项,市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407项,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99项。河北段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礼乐交融的传统音乐文化、精忠好义的传统武术文化、江湖色彩的杂技文化、质朴生动的地方戏剧曲艺、融入生活的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运河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不仅是运河沿岸生活场景的真实反映,传承和印证了大运河河北段的历史,同时也是运河文化艺术的积淀,是运河的精神家园。
       《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提出,构建多层次综合展示体系。规划建设河北大运河博物馆,综合展示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在五大片区设置大运河文化专题博物馆,分别展示京畿辅卫、水乡风韵、武侠商贸、世界遗产、古都家国五大特色文化。积极创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我省将重点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加强规划引领,推动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一是为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工作,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组织骨干力量成立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
       二是推动大运河沧州段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作。2019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次到沧州市就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调研,指出沧州武术、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有必要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建议沧州市申报设立国家级(沧州)武术与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加快推进国家级(沧州)武术与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设立,2019年10月,省文化和旅游厅赴运河区、沧县、南皮县、东光县、吴桥县、孟村回族自治县等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编制调研工作。编制完成了《国家级(沧州)武术与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初稿)》,组织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论证和修改,并征求了沧州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意见建议,目前沧州市正在组织正式申报国家级(沧州)武术与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
       三是继续做好河北段大运河深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等方面工作。
       四是谋划梳理大运河沿线各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推进我省国家标志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
       五是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争取将我省更多大运河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六是统筹做好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用地服务保障工作。沧州市为细化明确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管控要求,借鉴天津的做法,研究起草了《大运河沧州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目前正在征求市值有关部门意见。
       七是认真编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土地利用专项实施规划。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土地利用专项实施规划》,已完成初步成果,正在修改完善。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您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