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务云邮件系统 |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云业务中台系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资讯网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63、473号提案的并案答复

2020-05-18 14:30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高佃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蔚县剪纸)保护利用工作,推动优秀文化走进生活时代的提案”和“关于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蔚县青砂器)保护利用工作,推动优秀文化走进生活时代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多地调研中都专门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关心问候并用实际行动-自己掏钱购买非遗产品的方式支持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
       我省现有人类非遗项目3项(其中包括蔚县剪纸),国家级非遗项目149项,省级项目990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对蔚县剪纸、青砂器等优秀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一是逐步健全非遗保护制度,先后印发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逐步完善非遗名录体系。2019年组织完成157项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工作,以及14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保护单位名单目前已经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三是河北非遗传播力有效提升。2019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2019全国首届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会演活动、“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等各类文化活动都圆满成功,有效提升了非遗的社会传播度。在非遗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面对新形势、很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自2018年底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以后,各市县大多数都成立了独立的非遗科室和非遗中心,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没有非遗工作专门从业者的窘境。但是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原从事文化馆、群艺馆工作的人员,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对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及素质培训,去年开展的京津冀三地非遗保护基层工作队伍培训班效果很好,今后还将就非遗基础知识、非遗保护法律法规、非遗传承人评审和管理、保护单位认定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培训力度。
       二、加强对省级传承人及项目保护单位的管理。201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今年我省也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将传承人的申报年限、资格、申请条件、动态管理等进行规范。同时,今年我省还将组织开展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重新调整认定工作,将切实符合保护单位条件、能胜任保护单位职责的机构挑选出来,然后进行对保护单位分批分次开展培训,让每一个省级项目保护单位都能起到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对本项的传承人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保护单位履职情况、项目发展情况、社区人群认同情况、项目的传承发展利用情况全都了如指掌,同时做好传播传承,将本项目发扬光大。 
       针对您提到的省级项目传承人信息不对称、接受信息滞后的问题,我们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建立一些更加快捷的通知方式或平台,让省级传承人能尽早的掌握了解一些政策、制度、活动、评优、申报等信息,加大对省级项目及省级传承人的情况了解和直管力度。
       三、帮助传承人提升自身能力。针对您提到的“政策导向不明确、仅限于传承保护,商业经营方面缺少扶持,无法发挥经济方面的更大价值”的问题,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主要是用来项目保护的,保证项目本身不会濒危和消失,也可用来支持传承和传播,举办活动等。但要扩大经济效益,单纯靠政府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效果不好的。长久来看,一个事物的发展壮大要靠市场来检验,非遗项目的本身靠我们来保护,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认可,要加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百姓可观可赏可购买。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中国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组织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对各种类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开展技能培训、营销培训、创新能力培训等,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市场化能力,授之以渔从根本上提升传承人自身的本领。二是省厅拿出专项资金打造全省的2020“文脉颂中华·非遗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项目,依托网信办广泛的线上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河北新闻网站、抖音、微博、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央级媒体,为我省非遗资源提供传播的平台。三是参与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网络平台联合举办的“非遗购物节”,联合为传承人、非遗企业搭建平台,解决非遗产品销售问题。四、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大力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广大中小学邀请传承人到校授课或聘为兼职教师;一些学校将非遗技艺纳入校本课程。截止2019年,我省有57所中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校本课程体系。近年来,教育厅共组织了九届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师们大多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课堂内容,充实了非遗项目的师资力量,获奖课程作为模板在省内普及推广。在优质课评选中,《民间美术的瑰宝-河北蔚县剪纸》《蔚县剪纸基本技能-云染》《美丽的剪纸纹样-创意脸谱》分获一、二、三等奖,有效推广了蔚县剪纸在中小学的传播。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强化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继续大力推广蔚县剪纸等优质课程。通过先行试点,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到中小学研学,共同研究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并适时向全省推广,推动非遗保护好利用好,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您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