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活非遗,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多地调研中都专门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关心问候并用实际行动-自己掏钱购买非遗产品的方式支持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
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一是非遗保护制度逐步健全,先后印发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非遗名录体系逐步完善。2019年“唐山皮影戏”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省共有三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蔚县剪纸、丰宁剪纸、唐山皮影戏)。女娲祭典、太昊伏羲祭典被文旅部列入“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井陉拉花、西河大鼓被文旅部评选为“优秀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去年还组织完成157项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工作,以及14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保护单位名单目前已经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正式公布。三是河北非遗传播力有效提升。2019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2019全国首届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会演活动、“乐享河北·非遗遇上春节”等各类文化活动都圆满成功,有效提升了非遗的社会传播度。
针对您提的非遗保护工作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的问题,自2018年底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以后,各市县大多数都成立了独立的非遗科室和非遗中心,但是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原从事文化馆、群艺馆工作的人员,首先我们意识到有了从事非遗保护的编制和专职人员,是开展一切工作的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素质培训。这项工作我们每年都有安排,2019年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组织举办的有非遗司支持的队伍培训,以后还将加强培训力度。
针对您提出的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我们从2方面在做努力。一是参与中国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组织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对各种类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开展技能培训、营销培训、创新能力培训等,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市场化能力,授之以渔。二是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各项工作,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培养青少年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植入到骨子里,渗透到血液中,这样就有了全社会尊崇非遗、传承非遗的良好基础。三是加大宣传传播力度,让全社会自觉成为非遗的保护者,热爱者,传播者。今年,省厅拿出专项资金打造全省的2020“文脉颂中华·非遗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项目,依托网信办广泛的线上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河北新闻网站、抖音、微博、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央级媒体,为我省非遗资源提供传播的平台。
针对您提出的创意创新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融入生活不够的问题,一方面是刚才说过的我们政府层面积极搭建平台引入各行业专家对非遗传承人群进行培训来实现提升。另一方面,甚至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需要传承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从而实现自我的改变,这个就要通过市场的声音、市场的反馈来影响、刺激和倒逼传承人去设计、去谋划、去创意创新。今年,为应对疫情的冲击,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网络平台,在5-6月份举办“非遗购物节”,联合为传承人、非遗企业搭建平台,解决销售问题,特别是帮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产品销售出去。这是一项落地而务实的举措,我省将积极响应,为大家争取更多的机会和份额。传承人直接面对市场,就会感知到市场需要的是什么;直接面对竞争,就会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直接面对损益,就会知道朝着什么方向去改良去创作能带来收益。愿我们共同努力,为非遗保护事业、为传承人带来新的春天。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您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2020年5月8日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22号提案的答复
2020-05-18 14:14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