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长城河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城河北段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此,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东峰书记、许勤省长、桐利常务副省长、彦龙部长等省领导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根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安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我省推动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的河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下,省文化和旅游厅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以“四个干”工作机制,聚焦山海关段、金山岭段、大境门段、崇礼段四个重点建设区段精准发力,有力有序推动我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开展。
一、我省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优势
(一)区位条件优越。长城河北段主要分布于燕山—太行山脉,随山势而建,北抵大漠,南望平川,东依沧海,西接高原,穿越长城或与之并行共有9条铁路(京张、京包、大秦等)和7条高速公路(京藏、张承、张石等)。全线环绕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国家城市群之一,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区内共有1.12亿人口,2018年总GDP为8.51万亿元。
(二)保存程度较好。长城河北段现存长城总长2498.54千米,长城资源比例占全国11.79%(全国墙壕遗存总长21196.18千米)。现存战国、汉、北魏、北齐、唐、金、明代等不同时期的长城,资源认定总量位居沿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第二位。各个不同时期的长城广泛分布于我省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廊坊以及雄安新区等9市1区范围内。其中,长城河北段是明代砖体长城中保存程度最好的,长度达1338.63千米,现存遗迹除了8%消失之外,其他基本存在,且建筑形制多样,墙体、关堡、敌台、烽火台、马面等建筑类型均有呈现。
(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长城河北段明长城墙体共1153段,主要以砖体长城为主,包括单体建筑5388座、关堡302座、相关遗存156处。战国至金代的早期长城1159.91千米,长城墙体共290段,包括单体建筑遗址915座、关堡遗址70座、相关遗存26处,这些长城现多为土岗、石堆等遗址遗迹状态。其中,山海关、金山岭是明代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遗产,包括了规模宏大的连续墙体、壕堑、界壕,数量巨大的敌台、关隘、堡寨、烽火台,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要素形成的山险,反映了我国古人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规划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人自成体系、不断发展、日臻完善的砖石、夯土建筑营造技艺及建筑工程管理的完善体制,展现了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缜密设计与完备功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建筑奇迹和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物质见证。
(四)展示利用条件成熟。无论是在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代,长城河北段都是进出西北和东北的重要关口。山海关为进出东北的必经之路;张家口为历史时期张库草原丝绸之路起点,在清代曾是北方重要的商贸城市和金融中心。长城河北段选址科学合理,高低盘旋于崇山峻岭,地貌景观类型丰富,组合度高,景观壮美,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长城河北段是长城旅游开发利用较多的一段,以长城为核心吸引物,已经形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7家。山海关、金山岭长城已成为长城旅游的重要标志,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比中西部地区,河北段途经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较高,其中秦皇岛市人口313.42万,张家口市人口达443.4万。同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也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二、积极作为,高标准迅速开启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一)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在全国实现了“三个率先”,构建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率先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的河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20个成员单位和具体组成人员,以省两办名义印发《长城、大运河(河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3年)》,统筹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二是率先成立了省级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成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高效指导我省长城沿线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成立专门队伍,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三是率先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了管理运行办法,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持续提供智库支撑。在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的指导帮助下,迅速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古建保护研究所担纲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团队,高质量推进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高质量编制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及《建设实施方案(建议稿)》。对标中办、国办《建设方案》要求,以规划编制为统领,国家、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动协作、多方会商,规划编制团队4次深入长城沿线调研,收集了近100万字素材和近20G的图片影像材料,组织召开了2次全省推进会、3次厅党组(扩大)会议、组织了6次高规格专家论证座谈会,高质量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经数次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规划送审稿报省委省政府审定。通过科学划分四大功能区,推动建设1个总面积840平方千米的管控保护区、42个主题展示区、22个文旅融合区、642个传统利用区,构建“2带,4段、多点”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布局,以秦皇岛山海关段、承德金山岭段、张家口大境门段和崇礼段等为重点建设区段,探索总结出一套可供全国复制借鉴的经验做法;同时,还同步制订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实施方案(建议稿)》。围绕规划编制工作,配套制作完成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重点建设区宣传片、画册、图册以及手绘地图,完整、立体呈现河北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未来蓝图。
(三)聚焦项目,精心筛选确定一批重点支撑项目。项目建设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础和支撑,要把规划执行好、能落地,关键是项目的谋划和选择。在梳理提炼各类文化文物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我厅专门召开了2次全省工作推进会和6轮项目征集遴选,尤其是按照许勤省长、桐利常务副省长、延军副省长等省领导的批示要求,积极与省发改委沟通对接,组织有关市县进一步论证项目,对同质化、低水平项目重新梳理调整,避免项目简单汇总,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最终确定了44个项目,包括6个标志性项目,38个配套支撑项目,投资额285.8亿元。按照建设任务的轻重缓急和项目重要性,将项目划分为标志性龙头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和配套支撑项目,并且形成与规划配套的项目库,同时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确保44个项目全部落实投融资主体,其中, 33个项目在2020年开工(含新建18个,续建15个),11个项目在2021年开工,2020年开工率75%,有力有序推进河北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四)完善保护体系,夯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根基。《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已经省委批准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目前已形成《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草案)》,正履行有关立法程序。结合长城河北段沿线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河北省明长城保护规划》《河北省早期长城保护规划》等编制工作。发布《长城保护责任段》,明确地方政府长城保护主体责任,扎实筑牢长城保护责任体系。落实《长城保护条例》分段管理要求,健全长城保护管理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长城沿线的县、乡、村,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实现各地所涉长城区段全程点段责任对应,并落实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深入实施长城重点段落保护维修工程,扎实推进长城保护标志、界桩补充安装及档案资料完善等四有基础工作,全面提升长城保护修缮质量水平。
三、当前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空跨度大,地域面积广,仅河北省就涉及59个县(市、区),所涉地区情况复杂多样,是一项创新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长城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线性遗产,具有价值上跨领域、空间上跨区域、管理上跨系统的多元属性。两办《建设方案》明确国家文化公园要重点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4类主体功能区,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5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一是任务重且资金缺口大。根据《建设方案》要求,我省成立了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长城沿线各市共同研究谋划,初步筛选确定了44个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包括6个标志性项目,38个配套支撑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285.8亿元。经与文旅部、国家发改委沟通了解,国家层面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国家文化公园的资金支持政策,但《建设方案》要求,重点建设区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因此,急需国家层面加大倾斜和支持力度。二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事物,没有以往经验和路径可循。河北重点建设区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急需国家层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解决技术上、管理上的难题,较快搭建形成区域化国家线性遗产的保护架构。三是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项跨省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打破传统封闭的行政管理格局。但是,目前长城沿线存在的多头管理、交叉重叠问题较为突出,公园化建设保护管理协调非常困难。四是河北段长城处于燕山—太行山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及财政基础薄弱,交通、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薄弱,资源亟须系统性整合。
四、全力推进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开展
贵单位在“关于长城河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中分析指出,长城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内涵,以国家文化公园形式对长城河北段加以保护,有利于消除河北省原有长城保护体制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对促进长城的系统性保护以及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提出了建立统一事权、分级管理体制;成立公园管理局、分区管控;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定期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展监测;完善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审批、备案存档制度和实现数据联网、信息化保护等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为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结合贵单位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我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开展。
(一)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
积极探索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为各地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优势,整合各成员单位资源,健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施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五大工程,确保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崇礼4个重点区段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推动长城博物馆、长城风景道、长城云平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见效。
(二)积极探索创新,深入开展长城文化公园管理体制调研。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建立河北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部署要求,积极借鉴国家公园体制,学习外省经验做法,会同省编委办等相关单位,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相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统一事权、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具体实现形式,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三)完善科学管理,强化长城本体保护监测平台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省文物局职能作用,积极指导地方党委和政府,围绕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目标,系统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基础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在长城文物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长城本体保护监测平台。目前,除基础数据外,长城保护维修情况、保护区划内建设情况、管理情况、安全状况等将陆续完善。并且,监测平台将逐步向省、市、县(区)开放,并将分级录入动态变化,这将为长城国家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四)围绕长城保护传承,完善维修工程审批备案各项制度。
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历来重视长城保护维修,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项目审批的通知》(文物保发〔2016〕25号)等法律法规,从立项(计划书)、方案编制要求、方案审批、项目开工、实施、检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程序。另外,按照档案管理要求,项目审批、设计、施工等资料均纳入国保档案中。随着文物保护利用各项改革任务的推进,各项程序也会依法合规进一步优化和加强。同时,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督察制度,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大管控力度,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
(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长城保护工作信息化水平。
中国长城遗产网在2016年已经改版上线,全国长城资源总体情况、保护管理情况已全面公开;长城文物资源及长城动态变化情况在国家监测平台上正在逐步完善,权限开放后,长城基础信息将进一步完善,都将有效推动工作进程。同时,我们今年将重点开展“可阅读长城数字平台”,瞄准国家级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营理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和数字云平台,加快推进我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变身为可观看、可阅读、可体验、可感悟的公共文化线上空间。
(六)聚焦重点区段,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重点项目。
积极推动出台省级《建设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指导沿线各市编制出台区域建设保护规划,聚焦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崇礼四个重点区段,加快推动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风景道、可阅读长城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出一批文旅融合休闲项目,打造一批长城精品线路,创作一批长城题材文艺作品,培树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力争推动形成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省文化和旅游业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贵单位对以上办理情况有何意见,请填写《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附后)并及时反馈。
2020年5月8日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84号提案的答复
2020-05-18 12:30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61号